第四百五十一章 落水和登基(第3/4頁)

封九皇子趙構為賢王,承諾下一任皇帝將傳位於他的子孫。

承諾她在位時,永不開啟花石綱等苛政,承諾大宋永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在本次的封賞之中,各地大員之中

加國公者有七人,封侯者二十九人,封伯者五十一人,封子爵和男爵等人數量更是超過了三百。

女皇並承諾眾人雖目前官職不變,日後自有升遷。

徽宗在位時的各種政法、皆是不變,給予了地方一眾官員更大權力。

一時間,大宋各地雖然還有針對於女帝的登基,有著一些‘母雞司晨’的異議,但是總體上還算是勉強安定了下來。

各地之間,對於女皇也是有了基本的承認。

當然以上的種種,都是一些明面上的消息和說法;私底下,不知道還有陰謀和波瀾在預謀之中……

……

時間,茂德元年二月十二日,也就是茂德女皇登基的當晚。

地點:原本屬於蔡京,這一個六賊之首在內城之中的豪華宅院,不過現在變成了副宰相、樞密使胡彪、胡相公的府邸中。

為了女皇登基的事情,忙活了好些天之後。

並且在後續時間裏可以預見的是,還有更多破事情需要忙活的場面;胡彪等人算是忙裏偷閑的情況下,大家臨時地坐在了一起吃喝一頓。

算是好好地犒勞一下,之前忙成了狗一般的自己。

在將一塊足有一兩重的‘東坡肉’,一口塞進嘴裏、嚼幾下就咽進了肚子,又喝了一杯冰鎮的葡萄酒後。

羽漢楓才是有著心情,問出了自己一直好奇的一點:

“老胡,你這個好些人嘴裏的曹阿瞞。

來說說,你到底是怎麽想的?當初為什麽不選擇自己當皇帝,我們也好混個一字並肩王啥的,偏偏要將茂德帝姬給推上去?

還讓老馬帶人搞手段,讓趙恒和趙佶這兩對父子落水而死,搞得跟明朝那些大臣一樣;一點也不爽快,讓我嘎了他多好?”

聲音才是落下,歌者、老鐵、風車、李三、陳塘等人,都是紛紛的附和起來。

一致認為讓宋徽宗和宋欽宗,這麽安詳地走了,還有讓所謂的大宋繼續延續下去,真心是有些不爽。

“造反自己當皇帝,這不是扯淡麽?”

聞言之後的胡彪,先是在嘴裏如此地回應了一句。

隨後的時間裏,算是緩緩地說出了自己的考慮:“在靖康之恥這一個事件中,老趙家的醜態算是讓天下人看得清楚了。

可也就是開封城,以及北方的百姓們,因為有著切膚之痛,可能感覺上願意換個其他姓的皇帝。

但是在其他地方,特別是在江南地區那些官員、讀書人、地主豪紳的心中。

他們老趙加那還是很有市場,被認為是正統的。

我們真要造反了,信不信頂天就是占據了開封城周邊一些不大的區域,趙老九會被推上位,然後與我們內戰。

還是優先解決我們,根本不考慮去與金人作戰的那一種。

你們就真希望到時候兩面受敵,還要與自己人在當前的情況下,先內耗一場,讓金人看了笑話?

至於手段、爽不爽都不重要,好用就好。”

面對著胡彪這樣一個說法,歌者有些不服氣地說了一句:

“那又怎樣,我們完全可以發動群眾嗎?我黨可是有著那麽多優秀的成熟經驗,完全可以學習和發揚一下,從此就不要皇帝了。

實在不行,幹脆帶上了大批工匠和百姓,去其他的地方發展,讓金國與趙老九雙方打出狗腦子來。

等到我們有著實力後,一家夥平推了他們。”

這一次,都不用胡彪開口了,巴龍這一個自稱是歷史愛好者的菜鳥,說出了自己不同的一些看法:

“歌者,你的這些說法都不靠譜,畢竟隔著上千年的事件了,具體大環境不同。

這一個年代的百姓,還是習慣頭上有著一個皇帝,但只要是趙氏皇族,具體上是誰反而不重要。

現在講究的可是皇權不下鄉,鄉間的話語權全部被各種土豪劣紳們把持著。

你想想看,就連現代位面上世紀49年前,這麽一個民智對比起如今,已經開放了好些的時候。

我黨都被那些土豪劣紳,傳言成了‘共鏟共七(避諱一下)’的模樣。

不知道引起了多少麻煩和老鄉的誤會,在當前的這一年頭,更不知道傳言成什麽樣子,然後與我們死磕到底了。

沒有一個幾十年的工夫,慢慢地來推進、改變明智,根本就起不到效果;系統也沒有那麽多的時間,留給我們慢慢來折騰。”

巴龍這一個菜鳥說的說法,的確相當有道理。

因為就在3天之前,他們本次任務的第一階段已經正式完成了,雖然第二階段還沒有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