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一串人生(第2/2頁)

“工地上的工種很多,鋼筋工、外架工、內外墻膩子工以及砌墻工,是有四五百一天,基本是高空作業的工種。”

伴隨著黃白遊的講述,魏銘陷入思考,看樣子或許想是在如何改劇本。

黃白遊說道:“即便魏導你把這個角色的工種改一改,但工地五百一天和每月收入一萬五,中間的差距還是很大。”

“這個故事講述孩子不明白父母的辛苦,故事很好的,但每天花費七八十吃串的工地人特別懸浮。”黃白遊還沒講故事後面的外賣員,每年換個蘋果新款手機。

“那按照白遊你說,普羅大眾的生活是什麽樣子?”魏銘問。

“其實我也不怎麽清楚,因為我的收入實際很難共情大眾的消費水準。”黃白遊說,“就好像魏導你應該很難理解,為了每天節省二十多塊的打的費,然後擠地鐵對吧?”

“……”魏銘沉默半晌,“我出行自己開車。”

“魏導想拍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百態我支持,因為現在這種劇本很少,只要搞得好,我們工作室的投資肯定能掙錢。”黃白遊說。

“但既然是拍攝底層勞動人們,是不是要真的拍攝底層勞動人民的形象,否則有一種……”

黃白遊點到為止,但魏銘把後面的話補齊,“否則只是借普通人的名義搞噱頭的感覺。”

“白遊你看待問題總是能夠一針見血。”魏銘抽了兩張旁邊的紙巾擦了擦額頭的冷汗。

餐位費這麽貴,居然紙巾還要收費。

魏銘自己寫諜戰劇本,會查詢很多資料,很多經歷都是真實事件改編,保證故事的精彩性。

哪怕《一串人生》只是他用來“散心”的作品,但身為一名好導演,對自己作品也要負責,太懸浮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