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我拿出這篇千古名篇,閣下又該如何應對呢?(第3/3頁)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隨著吱吱吱的粉筆尖叫聲,一行文字迅速出現。

而僅僅是這一行文字,直接點題,直接就讓王建彬,姜思華,胡君,鄭寧四位評委呼吸微微急促。

汪紅伊,陳雨琪等懂文言文的人也都是面色微紅,眼神閃爍著一絲激動。

言簡意賅,直接點題,直擊核心!

這就是議論文。

而後。

王程手中的粉筆沒有絲毫停頓,直接迅速寫了下去。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第一段,一氣呵成!

因為王程寫的是如同楷書一樣的粉筆字,所以每個人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現場頓時響起一片片的吸氣聲!

汪紅伊,陳雨琪,梁小靚,羅學亦,肖道林,馬文龍,韓雷,溫紅倫等人都眼睛泛紅,顯然是情緒激動的不行。

王建彬,姜思華等人,以及台下的張國斌,李慶等學校的教授領導們,每個人都面色泛紅,都有些激動。

似乎,王程的這些話,寫到了他們的心坎裏!

似乎,王程的這篇文章,就是為他們而寫的一樣。

雖然,大家都很激動,卻是沒人說話,甚至大氣都不敢出一下,都只是看著王程,生怕自己發出任何聲音都會打擾到王程。

吱吱吱……

王程手中的粉筆聲音,此時是所有人耳朵裏最悅耳的天籟。

一個個文字,仿佛一個個最美妙的音符一樣,讓每個人都身心愉悅。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一字未停!

一氣呵成!

第二段寫完,現場再次變得落針可聞。

大多數人沒看懂。

但是,該看懂的人,都看懂了。

王建彬,姜思華,鄭寧,胡君,張國斌,李慶等等名校師生們,都看的一清二楚,都懂的很徹底。

他們都覺得,王程是在用這篇文章,來回答王建彬,同時諷刺現在他們這些學校的風氣。

一個個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

汪紅伊,陳雨琪等人都面色潮紅,心中羞愧不已。

不過!

王程筆下還在寫。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啪!

寫完!

王程將手中剩下的一點點粉筆放在桌子上,回頭看向所有人,雙手背後,站在講台上。

而所有看向王程的目光,都帶著一絲絲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