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次日課上, 到場訓練的學員只剩下五十一人,二十六名alpha,二十五名beta。

班上一開始的AB比例是5:3,現在接近1:1, 可見能力之外, 軍校對於學生的穩定性也很在意,也不存在AB上的性別歧視。

此時距離最終考核還剩半個月不到, 教官在第三個星期臨近尾聲時, 將考核日程分發到了群裏。

6月26日—27日:耐力測試(翻越山丘、引體向上、負重越野)

6月29日:越野射擊

6月30日:虛擬實戰

前兩門考試都是在第一次測試上的進階, 經過這三個星期的訓練, 大家心中都有底氣,只是虛擬實戰這部分還有欠缺。

因此考核前的最後一個星期, 訓練課減半,增加了很多與異獸相關的理論課,為“虛擬實戰”打基礎。

但這次實戰歸根到底還是肉搏戲碼,虛擬異獸的實力究竟如何, 尚且不得而知。

目前獸潮中常見的異獸可以大致分為四種:長翼種、直行種、異蟲種、攀爬種。

長翼種多為鳥獸, 叫聲響而尖銳, 攻擊力較弱, 不會單獨出現構成獸潮, 常與直行種配合出現, 負責偵查, 幹擾敵方視線。

直行種種類繁多, 按照形態外形可分為狼獸、虎獸、獅獸……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攻擊力極強。

異蟲種由蟲進化而來, 規模龐大、危害性強,在重墻計劃尚未建立時是最難以防治的異種。

攀爬種形態多變, 多為水陸兩棲,體型小善隱藏,能埋伏於地下,也能隱藏於暗處,會與直行種配合設下陷阱,是最難對付的一種,但本身攻擊力不強,只要直行種部隊潰敗,攀爬種會自動逃散。

異獸的進化等級按鱗片的顏色大致可以分為四種:灰白色、棕黑色、琥珀色、自定義,自然界中物種的顏色越鮮艷,往往越危險,而高階異獸卻進化出了隱藏屬性,四階異獸可以改變鱗片的顏色混入族群中,出其不意完成獵殺。

但高階異獸極為罕見,通常是異獸族群中王者般的存在,一般不會輕易露面,常坐鎮後方。

同樣,星際中的常見獸潮也可以大致分為三類:蟲獸潮、兇獸潮和群獸潮,每個星球的地理環境不同,所遭受的獸潮也不同。

以砂巖星為例,幹涸枯燥的地表環境使得星球植被稀少,不適宜攀爬種生存,常見異獸為直行種和異蟲種,因此常爆發蟲潮和兇獸潮。

反觀雙子星資源豐富,氣候環境皆適宜生物繁衍,所擁有的異獸種類、數量都很龐大,獸潮爆發的範圍和次數在整個星際都排得上前列,每年邊境的重墻防衛站都會受到攻擊。

在場的學員沒有人正兒八經上過戰場,與異獸最近距離的接觸也僅限在博物館裏,所以這堂課聽得尤為認真,幾乎都在做筆記。

下課後沈囂去圖書館借了本圖鑒,打算了解一下異獸進化史。

他發現這個時代的異獸和末世中的異獸有很多共同點,比如外形、習性、致命弱點……只是種類上稍微單一了點。

不過等他了解到攀爬種水陸兩棲的特性,以及多達上萬種的細分,這最後一點差異也消失了。

攀爬種中有一個分支叫水生種,這類異獸幾乎不參與戰爭,也很少主動對人類發起攻擊。

它們主要是由海洋生物進化而來,形態千奇百怪,光記錄在案的種類已經遠超陸地異獸加起來的總和,大到藍鯨,小到浮遊生物,都可能是水生種的分支。

沈囂看了近幾年發生水生種參戰的獸潮,發現水生種的攻擊力和危害遠超於其他異獸種群,只是輕輕掀起一陣風浪,便能摧毀數以萬計的房屋建築,而且水下作戰占不到優勢,派出再多軍隊也無法全部消殺。

但水生種分布廣散,各個種群之前有很強的敵對感,除非生存環境受到威脅,否則不會輕易離開自己的領地,主動向人類發起進攻。

在以往的記錄中,爆發此類獸潮的行星無一例外都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其中造成傷亡最大的一次海獸潮發生在二十年前的碧海星。

碧海星的海洋面積占比高達90%,海洋資源也是整個星球的生存資源和經濟資源,獸潮發生後沿海城市無一幸免,巨大的海浪沖擊幾乎破壞了一半的陸地面積,死亡和失蹤人口更是不計其數。

此次災難發生後,碧海星政-府當即停止了對於海域的過度開發,除了一些必要的開發和需求,不再向海洋索取資源,此後便再未發生過特大獸潮。

當時就有人提出獸潮的加劇和資源的過度開發有關,但議會沒有正面回應,只是輕飄飄下達了一張采礦限令就不了了之了。

而這背後的利益連接豈是一紙公文就能解決的,議會這種模糊概念的做法也不過是安撫一下憤怒的群眾,實質上不會有什麽改變。

不過沈囂也很好奇,礦區一般都在星球的安全區以外,也就是會異獸出沒的場所,那些采礦公司大肆采礦就不怕遇到異獸嗎,還是說它們有什麽辦法能對抗異獸,或是有某種方法保證采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