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孤帆遠影(第2/2頁)

美心道:“這個皮草,跟你爸以前做的還是不能比,你爸做的肉津。”家藝沒反駁,只是突然對著墻上常勝的遺像,半嗔半撒嬌,“爸——你還欠我一件羊皮襖子!”又對懷裏的孩子,“這是姥爺,姥爺對媽媽最好,姥爺好。”歐陽楓說話晚,只會咿咿呀呀發出點聲音。

光彩背古詩背得口幹,問她媽陶先生要水喝。陶先生從包裏掏出個小開口杯,去暖水瓶裏倒了點溫水。喝不完,陶先生讓光彩去廁所倒掉。光彩朝這層樓的公廁去,走到門口,懶得進去,便隨手把水往地上一灑。天冷,很快結了一層冰霜。

美心和老太太對看一眼。不做聲。

為顯本事,敏子擠到陳老太太身邊,撒嬌地,“姥,我考上電廠了。”陳老太太很配合,“真有本事。”敏子繼續吹,“就那麽隨便一考,太簡單了。”陳老太太道:“去了就好好工作,廠子挺遠吧?”敏子道:“有班車。”

忙忙活活。吃飯了。建國去端雞湯上來。還是美心精心烹制的肥西老母雞湯。看到雞湯,家藝才想起來,“雞汁面吃了吧?”小年小冬小玲家喜都說好吃。家藝笑道:“是你姐夫找朋友弄的,你不知道現在多緊俏。”家麗沒接茬。建國笑說:“歐陽,回頭給我們也弄兩盒。”歐陽連忙說沒問題。家麗拐了建國一下。建國忙說:“哦,我們付錢,該多少是多少。”

春榮無奈,“娘,您忘啦,老二都上班好幾年了。”陳老太太驚,對這些外孫女,她實在疏於關照,“在哪上班。”春榮道:“就是華子那個廠。”哦,機床廠。春華連忙上前說明,“娘,惠子智子都在我們廠。”一個幹車工,一個幹銑工。

歐陽寶舉杯,“姐夫客氣,一家人提什麽錢,出了年就弄兩箱過去。”家藝又問:“火腿吃了吧。”

克思和陶先生帶光彩來到得最晚。一到了,克思就開始誇贊光彩多才多藝。會唱歌,能跳舞,還會背古詩。家文見了覺得好笑,光明早都會背唐詩一百首。但大家都能理解,正因為光彩的“身世不明”,所以她必須優秀。以證明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陳老太太有些不耐煩,道:“女孩子,文靜點好。”又調轉話題,問春榮,“惠子去正陽關啦?”春榮說:“跟她爸回去一趟,好幾年沒回了。”陳老太太笑說:“你們家這三個丫頭,我看惠子腦子最好,是個讀書的料。”春榮道:“聰明什麽,也是一根筋。”陳老太太問:“該考大學了吧?”

老太太道:“在那放著呢。”

大康小健結婚了,就算單出去,初一孫黎明帶著他們自己過。說好了初三過來。

家藝強調,“那是金華火腿,是歐陽出去跑業務特地帶回來的。”美心道:“我們吃鹹肉就行。”

“放完了我再睡。”陳老太太說。除夕的炮仗一放,意味著炸開了新的一年。陳老太太是大家庭出來的,有些老理依舊堅持。就算對那個繁華時代的追念。陳老太太有時也反思命運,“以前家裏販煙土,也是作孽,所以人丁才越來越稀少。”家文明白她的意思,是指就光明一個男孩。可這多半是計劃生育造成的。陳老太太不論,繼續說:“不過現在已經很好了,就算哪天我到哪頭去,也能交代。”人老了想得多。家文只能勸:“娘,哪至於。”年初一,一大家子都來。春華一個人過來的。魯先生帶小憶回自己家吃午飯,晚上才過來。春榮帶著敏子、智子來,惠子由她爸鮑先生帶著回老家正陽關看她爹爹奶奶。鮑先生是正陽關人,鮑家三姊妹中只有惠子在正陽關跟著爹爹奶奶長大。

家藝喝了一口雞湯,品品,皺眉,“媽,這湯餿了吧。”

看春節晚會,陳老太太到九點就開始打盹,懷裏摟著光明。光明有些不舒服。略動了動。衛國和家文忙給他打手勢,讓他輕點。光明放輕手腳,陳老太太還是醒了。衛國說:“娘,上床睡吧。”陳老太太半閉著眼,“不困,炮仗放了沒有?”衛國說還沒到點。

美心立刻嘗嘗,“胡扯,就這個味,肥西老母雞湯。”

老太太喜葷。衛國用了七八個小時燉了一鍋排骨湯。家文炸了肉圓子、燒了帶魚。再添一個涼拌菜,一盤素菜。四菜一湯。不過陳老太太對素菜也有講究。烏心黃一定用豬油炒。因為豬油“香”。

“餿了餿了。”家藝確認。

按壽縣的老傳統,年,不過三十過初一。因此年三十就是衛國、家文帶著光明和老太太簡單吃吃。

踩到雷區了。美心一拍桌子,“說了就是這個味!肥西老母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