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要讓他們吃肉,但又不能吃飽(第2/3頁)

“僅在2017年,我們就消耗了6800億千瓦時的電力資源,其中有1200億千瓦時來源於大華區的采買訂單,誇父能源占據一半有余。”

楊宏碩摸了摸鼻子,他心裏自然明白迪肯斯話裏的潛台詞。

此前,他和啤酒國簽訂的電力供應合同,把價格擡高到了0.42歐鈔/千瓦時,放眼全球,也是拔尖的收費標準。

好望角北部的光伏發電站,每年會通過衛星電網,向啤酒國持續輸送650億千瓦時的電能,從而輕松進賬270億歐鈔。

言下之意,啤酒國掏錢了,又是山海集團的KA客戶,多少給點面子,再給一部分產能份額唄?

畢竟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雖然兩家算是錢貨兩訖的正常交易關系,但架不住迪肯斯給得多,給得高啊。

換作常人,嘿嘿一笑,多半會趁勢應允同意,然而楊宏碩偏偏是個厚臉皮的黑心貨。

一碼歸一碼!

想要更多的產能份額,拿錢說話,其他都不好使!

“迪肯斯先生,受限於產能不足的問題,針對企業級用戶,誇父能源在大華區的四座大型光伏制造基地,最多可提供100平方千米的太陽能光伏板。”

“5%的比例不算少,按每年200個晴天、每天10個小時的日照時長計算,一共能為啤酒國增加50億千瓦時的電力資源。”

“更何況,每年都有購買權,10年以後,啤酒國的全年發電量就能提升500億千瓦時。”

楊宏碩一副笑吟吟的模樣。

“……”

迪肯斯扶額無語,50億千瓦時對於一座城市,或者對於一家大型電弧煉鋼廠來說,確實是個天文數字。

但對於啤酒國而言,都不到全年發電總量的1%,簡直是杯水車薪。

“楊總,10%也行啊。”

迪肯斯壓下心中不滿,幽幽回復道。

“不好意思,迪肯斯先生,具體的分配比例,咱們還是明天再溝通吧。”

楊宏碩擺擺手,故意岔開話題道。

千湖國福騰集團的代表,還剩一個小時落地,他準備應付完迪肯斯,再掉頭接待威爾莫特。

兩年前,他跟兩人簽訂電力供應合同的場景,依舊歷歷在目。

有競爭,才有天價嘛!

楊宏碩會心一笑,伸手示意,熱情的把迪肯斯送上一輛商務車,目送對方離開。

“10%?想屁吃呢!”

他的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抹嘲諷的笑意。

大老板關於海外市場的運營策略非常明確,要賣,但又不能敞開賣!

量級、節奏和額度分配都得做好!

山海集團在灰洲大陸的十座光伏發電站,每年產出的6000億千瓦時電力,就指著他們這幫冤大頭呢!

更何況,大華區37家供電司,可是砸了上萬億華幣的基建投資,在安西、塞北和東南地區,建造了大大小小的光伏發電站,數量多達上千座。

從2016年到2017年,每逢北半球的冬季來臨,供電司多余的電力資源,均能賣出高價。

每千瓦時的成本不過才0.2華幣,如果使用衛星電網借道,進入歐羅洲和北莓洲市場,就能把價格提到0.2美刀、0.3美刀,乃至於0.4美刀。

像啤酒國憑空多出的1200億千瓦時電力,剩下550億千瓦時,主要由南粵供電司的大老板許康德負責供貨,一年營收高達137.5億歐鈔,早就賺麻了。

西北、華北等地的供電司,下手慢了一步,剛完成發電站的建造工作,跟著吃上肉。

若是山海集團瘋狂出貨,等於擺他們一刀!

別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供電體系的大佬們卯足力氣支持陳河宇,強勢按下油老大的反對意見。

前提也是山海集團,用衛星電網和光伏發電站項目,捆綁了一大批利益趨同者。

“老板,我把迪肯斯和威爾莫特都送到了下榻酒店,兩家加碼的意向比較強烈,張口就要10%以上的份額。”

楊宏碩坐在返程的汽車上,看了一眼時間,再三考慮後,選擇撥通了自家老板的電話。

“記住一個原則,要讓他們吃肉,但又不能吃飽,明白嗎?”

陳河宇叮囑道。

“是!老板,我曉得怎麽做。”

楊宏碩咧嘴笑著道。

短短幾秒鐘,他就有了一套腹案,回頭讓助理統計一份歐莓各國的近三年發電量數據,取個平均值,便是啤酒國、高盧、千湖和漂亮國的購買比例。

“你看著辦就好,燕城那邊會來人參與。”

陳河宇交代道。

“啊?!老板,這麽大的合作事項,您不出席嗎?”

楊宏碩聞言,立馬反應過來,肅聲詢問道。

“我相信你的能力和實力,你加入山海集團也有三年多,總不能事事都要我出面吧。”

陳河宇笑著打趣道。

“謝謝老板,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