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EDA軟件開發中,虛擬頭盔的設想(第2/2頁)

但頭戴式腦機接口設備,還是有希望在一年之內,讓您見到成品。”

斯特朗說道。

“噢?教授有方向了嗎?”

陳河宇來了興致,停下腳步問道。

“頭戴式腦機接口的核心零件是傳感器,這種設備可以測量大腦皮層活動,通常來說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腦電圖(EEG),另一種是腦磁圖(MEG)。

EEG傳感器,使用銀或者銀氯化物電極,能提供可靠的信號捕捉。

MEG傳感器,是一種超導量子幹涉儀,可以更精確地測量磁場,但相比EEG傳感器要貴得多,並且在操作過程中需要極佳的隔離條件,使用條件較為苛刻。

您之前的意思,是想從遊戲領域,慢慢進軍醫療行業,我贊同這個看法,並建議使用EEG傳感器降低成本,減少推廣阻力。”

斯特朗緩緩說道。

作為腦機接口領域的專家,他對硬件設備同樣熟悉,居然還能從商業角度,給到陳河宇專業的建議。

“我接受你的方案,研發上有進展隨時同步,有困難,章總不能解決,可以直接聯系我。”

陳河宇叮囑道。

尖端科技,他當然不願意放棄,除了斯特朗教授的團隊,最近半年,他通過獵頭渠道、未來科技海外事業部,還挖來幾十個腦機接口方面的傑出人才。

大多都是大腦信號采集、信號處理分析、人機交互以及傳感器領域的專家。

可以說,未來科技雖然賺錢,但研發投資並不低,章楠在周會上同步過相應數據。

莫斯人工智能的兩組實驗人員、腦機接口實驗室、芯片設計實驗室,每年的人工支出、研發費用,竟然占到了公司凈利潤的25%。

並且,這個數字還將繼續擴大。

陳河宇笑笑,和他一起走進食堂。

斯特朗話裏的意思,他很清楚。

對方是想利用傳感器采集大腦信號,然後使用數據處理軟件分析大腦信號,將其翻譯成計算機可以理解的指令和控制信號,就能實現對外部設備的控制或交互。

若是再結合Ai和AR技術,他就能創造出科幻電影中的遊戲頭盔,甚至是全息遊戲艙,絕對可以顛覆當前的遊戲產業。

陪斯特朗教授吃完飯,他返回辦公室睡了一會午覺。

下午醒來,繼續編寫主程序框架,這包括主函數、類的定義和函數聲明等。

其他各組成員,拿到相應開發任務,都在有條不紊地構建軟件的基礎代碼。

陳河宇負責搭建核心骨架,其他人補充細節,一點點完善這項龐大的工程。

大洋彼岸的漂亮國,Cadence、Synopsys和Mentor Graphics這三家跨國公司還不知道,東方有一家公司,正把手伸向他們的領地,想要一爭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