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貼貼(第2/6頁)

但誰讓匈奴人一個個的都是旱鴨子呢,他們說什麽都不同意走水路,認為走陸路就是最好的,哪怕每夜都要安營紮寨,他們也堅持這一點。

這就苦了隨侍的眾人了,在大齊地界裏,沿途有驛站接待,那還好點,等進了匈奴的地界,到處都是草場,上哪找驛站去,就得讓他們從前忙到後,給各位貴人官員安帳、拆帳。

跟別人不一樣,孟昔昭在得知他們只走陸路的時候,反而松了口氣。

沒辦法,他還是怕水,也不知道這點什麽時候才能克服了。

送親的隊伍是這樣安排的,最前方,是匈奴人,之後,是丁醇安排了一部分侍衛,和自己的親兵帶隊,再之後,則是丁醇自己,以及太子親衛。

太子親衛就守護在太子車駕前方,太子後面,則是公主的車駕,公主之後,才是禮部郎中、孟昔昭等人的馬車。

官員的馬車後面,就是隨侍們的隊伍了,這些人沒有馬匹,都是跟著步行,十分辛苦,隨行的輜重、公主的嫁妝,也由他們看管,這些大車是走得最慢的,畢竟要負重前行嘛,而隊伍的末尾,則是丁醇安排的另一批侍衛,還有他帶來的部分禁軍。

和親隊伍,是不能帶太多兵力的,不然會給人一種不懷好意的感覺,這麽長的一個隊伍,稀稀拉拉的走著,能排出二百米去,全部人丁加一起將近四百七十,然而大部分都是伺候人的隨侍,真正能起保護作用的,只有一百二十人,其中十二個是太子的親衛,四十個是公主的侍衛,另有四十個是要跟著一起回來的侍衛,最後這二十來人,則是丁醇的親兵。

就這麽點人,卻還是丁醇盡力爭取來的。

原本按規矩,其實他連這二十多人都不該帶,他就該一個人孤身上路,帶著那些侍衛親軍就行了。

但在天壽帝改主意讓他送親以後,丁醇正納悶這活怎麽就派到自己頭上了,一個參政府的丫鬟來到丁府門口,給他送了一封信。

信是孟昔昭寫的,要他盡量多帶自己的親兵,至於緣由,說的是擔心人手不夠,路上會碰到流賊。

丁醇:“……”

哪個流賊這麽膽大,敢搶劫送親隊伍,就是大齊人自己不出手,左賢王也不會坐視不管的。

然而丁醇左思右想,最後還是照辦了。

一來,他欠了孟舊玉的人情,二來,他也欠了孟昔昭的人情,雖說送親對其他人來說是個苦差事,但對當過主將、去過南詔的丁醇來說,這跟旅遊沒區別。

而且因著孟昔昭一句話,皇帝現在又開始用他了,不再是棄之不顧的態度,不管怎麽說,孟昔昭都是幫了丁醇一個忙。

再加上……

丁醇忍不住的看向自己右後方。

詹不休換掉了那匹沒精神的馬,重新領了一匹才四歲多的棗紅馬,他穿著輕甲,認真而嚴肅的跟在自己身後。

孟昔昭不知道走了什麽路子,把詹不休調到了他的軍中,丁醇雖說現在不是主將了,但他還是懷化大將軍,名下是有自己兵的,雖說仍舊是個指揮使,但這待遇,可是一個天一個地。

丁醇搞不懂孟昔昭為什麽對詹不休這麽上心,但送上門來的不要白不要,他立刻就把詹不休提成了管著一千多騎兵的統領,準備在自己前去匈奴的日子,歷練歷練他,讓他收歸這些人。

然而詹不休在得知這件事以後,卻親自上門找到他,跟他說,他也想去匈奴。

丁醇:“…………”

當時他就很疑惑,非常疑惑,這匈奴到底是個什麽好地方,至於你們一個個的,都上趕著去嗎?

其實這問題,詹不休也想知道。

在得知孟昔昭即將送親之後,詹不休又收到了自己的調令,他坐在家裏琢磨了片刻,感覺孟昔昭這是叫他也一起去的意思。雖然不明白孟昔昭為什麽這麽做,但他信任孟昔昭,知道他不會無的放矢,所以這才求到了丁醇身前。

孟昔昭和詹不休,這倆人在丁醇心裏自然不是一個分量的,孟昔昭讓丁醇辦事,丁醇要猶豫,詹不休讓丁醇辦事,丁醇則一口答應下來。

最後他帶來的這二十幾個人,只有十個是他自己的兵,剩下那十幾個,是詹不休從他原來的兵裏,一起調出來的,要不是人實在太多了,他還想再往裏塞幾個。

走在平坦的官道上,丁醇越想,越感覺不對勁。

他是不是無意之中的,上了什麽賊船?

……

出發第一天,孟昔昭安安靜靜縮在自己的馬車裏,不跟任何人交談,仿佛這車隊裏就沒他這個人,晚上歇息在驛站當中,孟昔昭也沒磋磨任何一個人,到點就吹燈睡覺了。

搞得大家還有點驚喜,看來這位孟少卿,並非像傳言當中這麽跋扈啊。

然而第二天,從秋雨的刺骨寒冷當中緩過來的孟昔昭,就開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