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營養調理的最佳時機,請中醫(第2/2頁)

李敬生充滿擔憂的問道。

化療與放療,都宜及時進行。

可以這樣理解,手術後,把癌細胞殺得丟盔棄甲,七零八落,只剩下一些散兵浮勇。

這時候一鼓作氣,把它們清理幹凈最為容易。

如果等它們站穩了腳跟,重新集結成了隊伍,再想消滅它們可就難了。

但是手術後,病人的身體受到很大創傷,同樣處於虛弱狀態。

這時候放化療,對病人而言,如同雪上加霜。

理論上來說,放化療只要病人的身體允許,宜早不宜遲。

“說實話,現在進行營養調理,時機已經不算太好。我也只能是盡力而為,最終的結果很難說。”

她對最終的結果並不樂觀。

這也讓李敬生的心頭浮上一層陰影。

癌症的攻克,一直是人類醫學上的一個難題。

“李醫生如果認識高明的中醫,也可以找中醫幫忙。至少這位病人目前的情況,有中醫幫忙調理腸胃,減輕化療的毒副反應,結果肯定樂觀很多。”

牧音在這種情況下,提出找一位高明的中醫幫忙,這讓李敬生感到十分意外。

她留過洋,學習的醫學知識也基本都是西醫那一套,沒想到她竟然會認可中醫。而且還是高度認可的那種。

“中醫能解決這事?”

李敬生的印象中,在很多西醫眼裏,中醫都是一個貶義詞。

中醫治療等於安慰藥劑。

這是很多醫生的真實想法。

“李醫生的手法正骨醫術那麽高明,我還以為你與中醫的淵源很深呢!看來,你對中醫的了解比較……淺呐!”

牧音本來是想說膚淺,但是覺得有點像是罵人。

於是改為了一個淺字。

“我對中醫確實了解得很少,至於手法正骨,算是中醫裏面的一個傷科吧!”

李敬生有些汗顏。

他其實是一個正兒八經的西醫,也是因緣際會,最終愣是被打上了中醫的標簽。

在手法正骨領域,正好又做出了一點成績,這就讓外人認為他更像個中醫。

本身開診所的醫生,大多數都是中西醫結合。

因為病人會有這方面的需求。

“懂了。你就只精通中醫裏面的手法正骨,對於別的不太擅長,是這樣吧?”

“對頭!”

李敬生連連點頭。

“等會吃完飯,我先去看看病人的實際情況。如果你有認識的中醫,可以請過來共同商量一下。治療任何一位癌症病人都比想像的要難。中西醫結合,我認為這是目前能夠攻克癌症,治愈癌症的可行方向。至少我知道的成功病例,基本都是走的這條路子。

那些只使用西醫治療的病人,很多都沒能撐過兩年就走了。”

牧音肯定不會亂說話。

她在人民醫院,平時接觸的病人、醫生,都很多。

可謂是見多識廣。

她既然認定中西醫結合是攻克癌症的有效手段,那說明她看到的成功病例有不少。

“牧音,聽你這麽說,你應該認識不少高明的中醫才對。要不,你幫忙介紹一位,行嗎?費用方面好商量。”

李敬生平時並不會直接在經濟上幫助患者。

因為需要幫助的家庭太多了,想幫也幫不過來。

但是這次,那一家子有著讓他值得幫助的閃光點,如果錢不是很多的話,他可以幫著承擔一部分。

請中醫的出場費,按理說,應該不會太高。

但是一些厲害的中醫,這就難說了。

“我也只是從病人或醫生的口中聽過那些中醫的名字。有的已經作古,有的根本不是我能請動。這個忙,我真是愛莫能助。那些抗癌成功的病人,很多都是通過各種關系,請到了厲害的中醫為其專門開方調理。

也不是一次開方就能搞定,需要根據病人的病情,不斷調整。

一般有點水平的中醫根本不會答應。

三腳貓中醫,請了也沒用。”

牧音說的倒是實話。

半吊子中醫,水平有限。

可能連診脈都沒琢磨明白,請過來也是白搭。

高明的中醫,通常都有穩定的病人,而且身份往往不低。怎麽可能為了一個陌生病人,耽誤大量時間過來診斷開方?

再說了,給病人開方用藥,風險不低。

人家有身份有地位,也不可能為了賺這點診費冒這個風險。

“要說中醫,水平厲害一點的,我好像還真認識一個。”

李敬生想到了金匱診所的葉醫生。

感覺她應該是有點真本事的。

至少在她那裏配的骨傷藥特別好用。

還有那個涼茶的效果也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