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就這縫合水平?有的放矢

“25床的病人?阮小勤,這不是你負責的床位嗎?”吳教授看向尖嘴猴腮的中年醫生。

原來這人叫阮小勤。

“是我負責的。這個病人是咱們昨天剛治療的那個,就是您親自指導灌骨水泥的那名婦女。”

阮小勤臉色有些驚慌的站起身。

醫院有著三級查房制度不假,但是主診醫生擔的責任最大。

有時候手上的病人出點狀況,主診醫生可能比家屬還要更焦慮,更擔憂。

至於有些負面新聞,說什麽醫生高冷,不管病人死活,那純粹是扯淡。

醫生不怎麽關心的病人,多半是輕症,偷著樂就對了。

真有問題的病人,醫生絕對有一趟沒一趟的往病房跑,不可能不關心病人的死活。

“走,看看去!”

吳教授一聽這個患者是昨天由他親自指導治療的,起身就往病房趕去。

“那個誰,別愣著,立刻跟我們一起參與搶救!”

吳教授還不忘使喚李敬生。

立威的意義更大。

就是告訴李敬生,在骨外科,他有能力指揮李敬生幹活,讓李敬生別太囂張,最好夾著尾巴低調做人。

官大一級壓死人。

在醫院,上級醫生也確實有這個地位和權力。

當然,遇到比較妖孽的年輕醫生,能不能壓制住就不好說了。

根據醫生條例與醫院的搶救急危重病例的相關規定,李敬生這種情況下是沒辦法拒絕的。

他倒是幹脆,起身跟著一起去病房。

正好見識一下吳教授等人的急救水平。

骨外科一般很少收重症病人,因為真有重傷病人一般直接送ICU去了。都是等到生命體征穩定了,符合手術標準了,這才會考慮做骨外手術。

沒哪個骨外的醫生會傻乎乎的收個重傷垂死或者存在極高風險的病人。

最簡單的肋骨骨折,如果引發了肺積水,開胸手術至少二十萬以上。

遇到年齡大點的,醫生一般都會建議置管引流,然後保守治療。

啥意思呢?

就是讓肋骨自行愈合。

如果骨折嚴重有移位,往往都是畸形愈合。

李敬生跟著剛走到病房門口,已經感受到了沉重、緊張的氣氛。

出現緊急狀況,一般都是整個科室的力量撲上去搶救。

大一點的科室通常會分組。

組內的醫生能處理,那就自行處理。解決不了,肯定只能低頭向其它組求援。

“吳教授,病人的血壓還在掉,呼吸也出了很大問題!”

管床的實習生都快要急哭了。

遇到這種緊急狀況,很少有實習醫生能保持鎮定的。

好多規培兩三年的醫生做個腰穿,手還抖得跟啥一樣。

家屬在旁邊急得直哭。

病人是個四十歲左右的婦女,臉色蒼白,額頭不斷冒出細密汗珠,表情很痛苦。呼吸粗重且短促,人已經處於淺昏迷狀態。

眼睛無神的睜開一條小縫,整個人已經意識不清醒。

“血壓多少?”

“收縮壓78mmhg,舒張壓49mmhg。”

護士在旁邊報數。

成年人正常血壓值為收縮壓在90-139mmHg之間,舒張壓在60-89mmHg之間。

上述血壓屬於比較理想的正常血壓。

現在病人的高、低壓全都低於正常值,這意味著低血壓症狀明顯。

臨床實踐中,血壓的收縮壓只要低於80mmhg就會危及患者生命。

現在,患者的血壓已經跌破了80汞柱,這是一個極度危險的信號。

“兩分鐘之前,患者的血壓還有81mmhg,正在快速下降。”

實習生在旁邊補充道。

“我先檢查一下腿部創口!”

吳教授拆開患者膝部的紗布,可以看到已經縫合好的手術創口。

看來這是把骨水泥灌進了膝關節的某塊骨骼內。

骨水泥大約六十年代就問世了,八十年代開始臨床較為廣泛的應用。我國九十年代才開始這方面的臨床研究,差不多零六年才開始有一些醫院用於臨床實踐,並且取得成功。

相對來說,算是發展得比較晚了。

骨水泥有著價格低廉,安全可靠,性能穩定,見效快等優點。

很多骨病患者,做完骨水泥後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

對患者而言,這肯定是一大福音。

不過因為是一項新技術,很多患者本身對於在身體內使用水泥也存在一些擔憂和顧慮,所以它的總體使用病例不算多。

這也導致它的臨床應用經驗並沒有想像的那麽豐富。

第二醫院算是一家大醫院,骨外科治療水平遠遠算不上優秀。最近這兩年,它的骨外科業務漸漸有了很大起色,很大一部分功勞應該屬於手法復位門診室。

它為第二醫院骨外科贏得的口碑和聲譽,以及帶來的影響力都是難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