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聖賢齊聚,燎原火種(第3/5頁)

“就算他們在沃土……那麽入輪回台為太平軍效力,也是要看他們自願與否的。”

周世悵然,仔細想來,他昔日偌大的世家裏,確實也沒幾個幹凈的。

有一些良善之輩,也是毫無大志,到了那沃土,根本沒有心思再理會人間,更不會想他。

“不過,你祖上有人來了。”妙寒又說道。

周世一怔:“我祖上?”

妙寒能同時與無數人溝通,此刻在不斷引薦一個個有關系,卻不相識的輪回者。

很快,一名氣度沉凝的將軍走來。

“人皇,他就是這個時代中,我的後人?”

妙寒頷首:“是的,他是人間與你血脈最親的一支後裔了。”

周世懵了,見那人氣度不凡,恭謹道:“敢問閣下是……”

“周亞夫。”那將軍淡淡道。

“啊!”周世當場就跪了。

他這一支北海周家的祖上,正是大漢車騎將軍,文帝的太尉,景帝的丞相,一手平定吳楚之亂,條侯周亞夫。

當然,是分支的分支,畢竟都過去幾百年了。

所以聽妙寒說他祖上有人來,他腦海裏想得是三國時期的自家的幾位祖先,完全沒有聯想到西漢去。

“原來是條侯在此,晚輩諸葛亮,久仰大名。”

走來的人群中,有一男子儀貌奇偉,身長八尺,器宇軒昂,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有禮了。”周亞夫並不認識他,只是淡淡回禮。

但其他人,卻全部嚇到。

“誰?”桓池清聽到這話,提著衣擺就快步跑來,還是摔倒,幹脆跪地。

他的聲音很是顫抖,有一種見到畢生敬仰的偶像的激動。

“您是諸葛武侯?”

諸葛亮扶住他道:“我雖為故漢丞相,然漢室已成往事,閣下不必行此大禮。”

他復活之後,在炎奴的生命力滋養下,又變得年輕。

沒有老邁時的謹小慎微,與悵然暮氣。

再加上得見如今這大時代,他完全恢復了年輕時的豐神飄灑。

謙遜有禮,面帶微笑,舉止恭謹穩重,又帶有一種瀟灑如仙般的氣質。

“丞相,漢室雖亡,然您品德、功業,皆為晚輩所敬仰。”

“治國治軍的才能,與濟世愛民之心,是晚輩一生的榜樣,自當受晚輩一拜。”

桓池清完全是諸葛亮的迷弟,從來沒想過,自己能見到他畢生追求的榜樣。

此刻激動地眼淚汪汪,完全沒有了矜持。

不僅是他,越來越多降臨來的古之名臣、名士,也都振奮地湊過來。

“諸葛丞相!”

“晚輩拜見武侯……”

越來越多的人過來拜見,就連百姓都有不少知道諸葛亮,流露出難以置信地目光。

“你也是漢丞相?”周亞夫詫異地看著諸葛亮,沒想到這個晚輩,如此名聲赫赫。

他太久遠了,相比起來諸葛亮只是一百多年前的人物,是整個蜀漢的頂梁柱。

不知道歷代君臣和士族,都不吝嗇於對武侯的稱贊和歌頌,民間有很多傳說,所以就算是不讀書的百姓,也都知曉。

這還是在青州,如果在蜀川之地,那更不得了,那裏遍地都是武侯廟。

哪怕改朝換代了這麽多年,依舊香火鼎盛,而其中的南蠻等族裔,更是比漢人還崇敬他。

魏晉兩朝始終無法真正收服南中之地諸多土族的民心,那裏的人到現在,都依舊在遵循著諸葛亮的制度,並且只認他,懷念他,不屑於魏晉。

可想而知,他是多麽的深受愛戴,其治國才能又是多麽的厲害。

而這樣的人,現在竟然出現,要與他們共創太平。

無數人振奮,周世更是完全服氣,他從那些聚過來的輪回者中,聽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

個個都是青史留名的大賢,大才。

難怪敢說七天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虧他之前還擔心沒有人可用。

擔心個屁,古往今來眾多有志之士,從輪回中走出,源源不絕。

人口、人才這都不是問題。

“咳咳……”周亞夫見諸葛亮如此受歡迎,有點尷尬,沒想到自己在後世人眼裏,並不是大名鼎鼎。

不過同樣被晾在一旁的,還有幾十人,他暗想恐怕也是名氣尋常之輩。

周亞夫隨意看向那群人之中,一名身材高大壯碩,衣衫古樸,面帶謙虛微笑,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漢子。

雖然平平無奇,但周亞夫暗自掂量了一下,感覺單論匹夫之勇,自己恐怕不是對手。

這是哪朝的猛將?

於是拱手問道:“這位將軍,不知如何稱呼?又是哪一朝人物?”

那人十分和善地笑道:“老夫孔仲尼,魯國人。”

“啊?”周亞夫陡然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