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箭落九日

眾人面面相覷,都知道伏羲女媧為文明之始,更早之前雖然也有燧人氏、有巢氏之類的,但那如同蠻夷。

是從伏羲女媧開始,才開始有了真正凝聚而系統的文化與傳承。

原來一切的契機,是一場特大浩劫,星球圓周變化,地不周載,洪水滔天。

妙寒感慨道:“時勢造英雄啊,沒有環境的刺激,災難的逼迫,先民是不會做出太大改變的。”

“上古之時災劫無數,文明才被適應出來。”

眾人點頭,若無生存的壓力凝聚人心,可能女媧還在和泥,伏羲還在捕魚,生活樂無憂,開辟什麽文明?沒有必要。

“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我們的文明是從災難中走出來的。而不周石柱,就是已知最早的奇物。三墳天皇篇,就記錄了這最早的奇物收容事件。”羅閻說著。

馮老鬼瞪大眼睛:“你們魔道傳承了三墳五典?”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乃是最早的上古文獻典籍,可惜全部失傳。

羅閻頷首道:“傳承了一部分,九丘就是山海圖,八索就是古易經。五典為五帝之書,一部分流傳在尚書等先秦古籍中,蓬萊和……他們上古仙人,應該都收藏有完整的吧?”

張辟疆淡笑道:“當然,我師祖赤松子,就是活歷史。”

羅閻激動道:“我魔道雖有三墳,但因為是結繩記事,我魔道也是機緣巧合破解了一部分。”

“你想必是懂得的,有幾個繩結的含義,還請教我。”

張辟疆揮揮手:“好說好說。”

炎奴一直在聽,沒想到了解一下黃帝升天,要知曉這麽多文化人的事,深恨自己不能讀書。

忍不住在一旁嘀咕道:“結繩記事是啥?”

元符討好似地解釋道:“大帝,上古之時沒有文字,先民結繩以記事,打個大繩結代表大事,小繩結代表小事,再加上繩結之間的距離作為時間刻度,輔助記憶,方便口口相傳古老的歷史。”

“胡說八道!”羅閻與張辟疆異口同聲,都白了一眼。

妙寒錯愕:“不是嗎?春秋左氏傳雲: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揚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她讀書甚多,直接引經據典。

羅閻搖頭道:“盡信書不如無書,左丘明懂個屁的結繩記事,他要知道,三墳就不會失傳了。”

“你們以為上古之人就只是打個結嗎?光靠口口相傳,能傳多少事?”

“實際上每一個繩結都非常復雜,繁瑣虬結,編織如花,不同的繩結,代表不同的發音。”

“什麽?發音?”眾人愕然。

羅閻點頭,隨手從衣服上抽出一根線,打了個漂亮的結,像是四朵長條花瓣形成十字。

“這是十字結,當然,上古不這麽叫,而是發‘嘶’的音。”

隨後他又接連展現手藝,打了好幾個繩結,猶如精致的編織品。

“這是雙錢結……這是吉祥結……這是蝴蝶結……”

“紐扣結、琵琶結、團錦結、盤長結、藻井結、雙聯結、錦囊結……”

“每個結代表不同的音,拼成一個字或一個詞,這樣一條繩子,系在一條橫貫著的更長的線上,然後另起一列,繼續打結第二個詞。”

“如此反復……”

眾人看到,羅閻飛快操作,橫著一條繩,然後從右往左,掛上一串一串繩結,形成一片漂亮的簾幕。

“這樣一套繩結,只要知道每個結的發音,就能拼成一句句言簡意賅的話,以此記事,這就是最早的‘冊’。”

妙寒恍然大悟,這可不就是‘冊’的象形嗎?

本以為是書簡的象形,但仔細想想,間隔有點太大了,那是結繩之書。

張辟疆點頭道:“沒錯,我師祖赤松子就說過,結繩記事的歷史至少有一萬年。”

“他以前的部落的巫室之內,就掛滿了這種繩結,記錄了神農氏族從發源地開始,遷徙過的每一個地方,最後定居到常陽山,開始種田……期間經歷的所有大事,都被結繩記下來了,幾千年的積累,繩結多達幾十萬言,是一部浩大史詩……”

“這就是一個族群世代所傳承的知識,不然光靠嘴,能記得什麽?”

炎奴震撼,急道:“那繩結呢?咋沒傳下來?”

沈樂陵斜眼看他:“我愚蠢的弟弟呦……繩結太容易爛了,它是植物制作的,要不了多少年,就會塵歸塵土歸土。”

張辟疆無奈一笑:“對,所以每隔幾代人,就要把前人留下來的記錄,重新用繩結打一遍。”

“但這還是太脆弱了,經不起折騰。”

炎奴問道:“為啥不刻在石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