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京都

大內氏當年作為周防、長門、石見、豐前、和泉、紀伊六國守護,而且還掌管本州島最重要的貿易港口堺市,控制著瀨戶內海的東西航路,勢力橫跨九州島東北部到本州島西部,此時雖然已經大不如前,堺市更是早就被幕府收回,但支持明軍登陸本州島,還是沒有問題的。

可在姜星火的力主下,明軍卻違背了兵家常識,並沒有趁著立花山城大勝之威進軍本州島,而是開始清掃起了九州島內部。

九州島,此時除了最強大的大內、大友、島津三家跨國連郡占據廣大地盤以外,還有松浦、相良、伊東、菊池等小家族,這些小家族只能據守一個或幾個郡,亦或者一個小國。

按照與大內氏的協議,大內氏雖然沒有出什麽力,但其本身“敢為日本先”,率先向明軍輸誠的政治舉動,就該得到應有的回報……只有這樣,投降明軍的諸侯,才會越來越多。

所以,大友氏的部分地盤,被分給了大內氏作為其輸誠的嘉獎。

而明軍雖然不占領大內氏的土地,但對於九州島其他戰敗的諸侯,就沒有任何手下留情了。

在姜星火的計劃下,島津氏所占據的薩摩、大隅兩國,被明軍直接接管。

這樣,姜星火前世日本的鹿兒島、薩摩川內等地區,連同屋久島、種子島、甑島,就直接被大明收入囊中了。

這樣做有三點顯而易見的好處,其一就是控制了九州島的南部,那麽結合濟州島、對馬島、壹岐島、五島、甑島這一串島嶼,就可以形成一道隔絕日本與大明的鎖鏈,再加上琉球,日本就沒有任何能夠直接威脅大明的可能性,哪怕是倭寇的小船都很難闖過來……這樣一來,就能在壓制日本的同時,保證大明海疆防禦圈向東擴展了數千裏,即便是數百年後世界局勢有變,只要彼時的統治階層沒有拉胯到極點,擁有著跟體量基本相等的海軍軍備,那麽任何敵人從東面進攻,都依舊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其二那就是消滅了薩摩藩這個隱患,畢竟誰也不知道島津家屹立不倒的魔咒究竟怎麽破解,所以還是物理消滅為好,這樣一來,即便歷史線已經改變,姜星火也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最優解,就像是他用朵顏三衛驅虎吞狼消滅和驅逐女真人一樣。

其三則是明軍直接占據了九州島南部,那麽跟只占據北部的對馬島和壹岐島,性質就完全不同了,水師完全可以以此為基地,在任意時刻構成對日本京畿地區的威脅,就像是原本只能用雙手按著一個人的頭捶,但是現在可以把一把匕首捅進他的腹部一樣。

而對於九州島其他的邊角料部分,姜星火打算在維持現有情況的同時,讓其變得更加混亂,只有混亂,才是對大明最為有利的。

因為只要不被勝利沖昏頭腦,那就能很清晰地判斷出,明軍決不能陷入治安戰的泥潭!

明軍不是沒有能力直接吃下九州島的大部分地區,而是沒有必要。

一旦吃下去,十萬備倭軍,半數都得被拖進治安戰的泥潭裏!

這裏有上百萬人口,風俗文化與大明完全迥異,而且普遍都不會服從大明的管理,吃下島津氏所占據的薩摩、大隅兩國已經是極限,再過盲目擴張,接下來的仗就不用打了。

為什麽帝國總是陷入帝國墳場?原因就在於此。

打贏敵國的正規軍不困難,但要想彈壓此起彼伏的反抗,那就要長年累月地投入人力物力,最終全部損耗在泥潭裏不得不撤軍。

而為了讓九州島陷入混亂,姜星火也精心挑選了一個最好的抓手。

——菊池氏。

菊池氏的領地位於九州島中部的肥後國北部,這裏是九州島名副其實的“四戰之地”,無論東西南北從哪個方向打,都得經過這裏。

在南北朝時期,菊池氏是南朝陣營的主力,在今川了俊指揮北軍發動高良山之戰後,菊池軍被迫撤回了根據地肥後,菊池軍以隈府為中心沿菊池川和木野川構築了十八外城,再配以本城西方的要塞水島陣與北軍對峙。

次年發生了對九州格局影響深遠的“水島之變”,三人眾中的少貳冬資被今川了俊殺死,島津氏久一氣之下率軍返回領國,給了南軍反攻的機會,將了俊逼退回肥前國,隨後菊池武朝、阿蘇惟武進軍肥前國……但好景不長,隨著肥前蜷打之戰的戰敗,菊池武安、武義、阿蘇惟武等南軍將領先後戰死,南朝收復肥前的計劃宣告失敗。

隨後今川了俊再次攻入肥後國,隈府城的衛星城,城野城、吾平城、河內城、菊池館城等城池相繼被攻克,在今川了俊的指揮下,北軍從板井向隈府城發動進攻,在經歷了五個晝夜的攻防之後,菊池本城陷落,菊池武朝和征西將軍宮良成親王前往益城守山,後又逃往宇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