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深意

而且姜星火說這個話的時間點,是有很大講究的。

如果這個話放在建文四年的時候說,那麽不管是洪武勛臣還是靖難勛臣,肯定都要嚷嚷著砍了姜星火的腦袋;如果是在永樂元年,那麽嚷嚷著砍腦袋的估計只有一半了;而到了如今的永樂二年接近年中的時候,哪個勛臣敢嚷嚷怕是要被同僚砍腦袋。

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是姜星火關於節制勛貴及地方豪強的土地政策,並不是一刀切地要把勛貴的土地全部退還,而是只針對額外霸占的土地,以及恃強不納差糧的莊戶人員,如果是通過正常手段獲得以及正常納糧的土地,是不在此列的;另一方面,則是現在幾乎所有勛貴都看到了海貿的利益所在。

在建文四年中秋大宴上,朱棣提議皇室、宗室、勛貴進行集資第一次下西洋的時候,海貿這件事情還處於畫餅狀態,勛貴們只是為了照顧皇帝的臉面,才各家都出了錢,這個錢,其實就是抱著“當是打水漂不打算要回來了”的心態投出去的。

但在勛貴們眼中的“奇跡”很快就發生了,鄭和的艦隊,竟然真的賺到了錢!

而且隨著江南手工工場區的建立,以及對安南的戰爭,大明商品的海外市場迅速擴大,再加上鄭和艦隊主導的皇室貿易,與之相伴的,就是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回國內,其中一部分,就被這些持有“原始股”的勛貴們所瓜分。

勛貴們很快就發現,從海外貿易上能獲得的利益,開始遠遠超過傳統的土地實物稅收。

當然了,如果姜星火是把主意打到了他們的土地上,那麽勛貴集團依舊會進行抵制,畢竟土地作為財富傳承的載體還是讓人踏實的,而且勛貴通常養一個大家族,這就意味著整個大家庭需要很多的農畜產品來維持日常消耗,這一點從姜星火前世的《紅樓夢》中可以窺探出一二,賈府每年都會從田莊裏獲取包括農產品、畜類產品、各種手工品在內的租子,正是這些租子,才讓消耗龐大的賈府能夠補貼一大部分日常生活的消費。

但正如剛才所說,姜星火要動的,僅僅是他們非法占有的部分而已,而且也不單獨針對勛貴,而是包括勛貴在內的所有勢力,甚至大頭不在勛貴,而在地方豪強。

實際上,非法占有額外田產這種情況,在大明廣袤的國土上其實是很普遍的,大明自從洪武開國開始就一直存在這樣的弊端。

從大明的農村基層來看,現在的土地基本上就是大戶人家,也就是地主和當地豪強擁有大量田莊,每年都可以通過收取租子來增添穩定的收益,而農田的農產品一部分進了公中,一部分歸底層胥吏衙役稅官(辦法便是姜星火之前所述),剩下的部分才能分配到普通佃農的口袋裏。

這樣的制度固然讓大戶人家擁有了極強的壟斷性,而普通佃農卻在災年被擠壓得連一份糊口的收入都沒有,眼下是明初,人地矛盾尚且沒有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因此並不明顯,而這個問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明朝的中後期,變得極為嚴重。

而這個問題,如果想要到那時候再去解決,恐怕就晚了。

因為利益關系會變得盤根錯節,而且在沒有姜星火幹預的歷史線,注定海貿不會大規模興起,這也就意味著都要在農田這個存量盤子裏爭吃食,到時候甚至包括宗室王爺和世襲的勛戚這些人的利益,與大明朝廷的利益已經完全不可調和了,所以即使宗室和勛貴再有錢,朝廷也沒有能力去從中獲得稅收,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賺得盆滿缽盈、揮霍無度,甚至寧願被李自成拷打出來,也不願意捐給朝廷。

而姜星火要做的,就是防微杜漸。

趁著現在宗室和勛貴還沒有非法占有多少田產,直接從源頭上絕了這個風氣,而且有海洋貿易廣闊的利潤前景擺在那裏,不愁勛貴們想不開。

第一點,用稅卒衛下鄉來盡量杜絕夏、秋稅收中的中飽私囊現象;第二點,用海貿前景來換取勛貴們對於非法占田的退還,地方豪強反而不難處理;第三點,就是內部的拆解了。

今天為什麽把這些部寺的長官都叫在一起?當然不是為了看他們為了本部門的利益而互相推諉扯皮。

說白了,就是協調他們出錢來的。

而朱高熾在第一輪的協調,顯然是碰壁了。

姜星火提出了兩點如何減少浪費多征稅的改進意見,無疑是很有價值的,畢竟姜星火提的辦法,是能夠在接下來的征稅中進行實操。

但這還是沒改變問題的根本所在,也就是從各部寺之間,先協調出一筆錢來,維持今年的朝廷浩繁開支,讓朝廷不至於停擺。

“諸位的意見呢?還是維持原來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