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條件

“頻繁的人前顯聖總會讓人感到厭倦。”

遠在安南國的《明報》特約評論家五星上將李景隆如是說道。

剛剛結束了外出狩獵,李景隆收獲頗豐,他親手從森林中帶回了兩只野兔、四個鼷鹿,還有十幾條肥美的河魚。

這些都將成為今晚晚宴的主食。

李景隆很喜歡安南國的森林,熱鬧且富有生機,到處都是奔跑的野味,跟大明國內那些早已被獵戶“精耕細作”過的森林不一樣,至於姜星火提醒他的什麽“會說話的樹”雲雲,李景隆倒是沒見過。

“安南國真像個世外桃源!比起來大明簡直舒心多了!”

李景隆心情愉悅地走向自己的帳篷,身邊跟隨著幾名家將,以及數十名騎兵,隊伍裏充斥著歡聲笑語。

對此,眾人並無異議。

畢竟,在這裏李景隆就是不折不扣的安南國太上皇,什麽前太上皇胡季犛?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

李景隆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整個安南國軍隊的重建、訓練、整編,然後讓明軍的顧問團帶著這些烏合之眾,去通過剿除地方匪患,來獲取實戰經驗,從而減輕大明的駐軍負擔,盡可能地實現早日撤軍。

對於大明來說,只要有清化港這個可以駐軍並且供遠洋水師補給的契約港在手,那麽在任何時候想要插手安南國內的局勢,就都是有落腳點的,因為安南國現在基本沒有什麽水師力量,而清化港現在已經建成了永備性質的堡壘工事群,以明軍的戰鬥素質,少部分部隊,就足以據守數月甚至半年之久。

而且從整個地圖上來看,明軍不僅在安南國北面的交趾布政使司內有正規軍隊,而且在安南國更南面的占城國,同樣也有一部分駐軍,並且能夠命令占城國軍隊協助作戰。

現在南部的橫山關及其以北的地區,已經被安南國割讓給了占城國,安南國又失去了北部富良江防線,南北天險都不復存在,整個縮水後的國土,就是一大片平原和山地丘陵的組合,西面是山脈,東面是大海,可以說發展空間已經被徹底鎖死了。

不過這倒很合陳天平的意思,因為對於陳天平來說,親自見證過大明的強大,他並無意像胡氏父子那樣跟大明進行對抗,而且北部那些桀驁不馴的土司,過去仗著地盤都在復雜的山區,又有眾多擅長山地作戰的“土兵”,並不聽從安南國中樞的號令,現在這些包袱,都可以甩給大明了,陳天平反倒可以舒心躺平了。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征南將軍韓觀就接了這個活,現在帶著廣西都司的狼兵,與交趾都司的駐守部隊,挨個山洞溝壑地剿滅著不服從命令不肯歸順大明的土司,這正是他最擅長的領域。

以至於安南國國內的治安戰,李景隆也好打了很多。

雖然安南國國內有很多陳天平的反對者,但在占據絕大部分比例的國土上都是平原丘陵地形,明軍的火器優勢和精銳騎兵優勢非常好發揮,屠戮這些反對者,就像是殺雞宰狗一樣。

至於這些人縮到西面的山區裏,李景隆就不管了。

倒不是完全是因為李景隆不想早日撤軍想繼續賴在這裏過舒心日子,而是確實管不了。

這些地方,只能讓三宣六慰中的部分土司幫忙,但這些土司,實際上也是陽奉陰違,如果不是做過分,大明也確實不會因為這些事情去跨過高山和森林去征討他們。

除此以外,對於這些反對者,李景隆認為本就不必徹底剿滅。

畢竟,徹底剿滅反對者只對陳天平的統治有利。

可大明為什麽要讓陳天平的統治徹底穩固呢?

總得要給他留點眼中釘、肉中刺的,如此一來,陳天平的王位坐得住,但感覺紮,就不會有那麽多雜七雜八的心思研究其他的了。

而除了這些不算繁重、完全可以交給下屬去辦的軍事任務以外,李景隆實際上還有一些必須自己出面的工作要去做,也就是維護大明在安南國內的利益。

在政治方面的很多對接工作,都交給了大明駐安南國天使館的正副天使,也就是之前來當使者的胖瘦頭陀朱勸、張王吳。

但作為駐紮在安南國國內的明軍最高指揮官,李景隆還有負責跟安南國王陳天平溝通,以及協調安南國國內的諸如王汝舟、陳恭肅、枚秀夫、蔣賓等親明派文官的職責。

也就是說,大明既要維持安南國國內的整體穩定,也要給陳天平留一些反對者,除此以外,在文官和武將中,也要扶持一些親明的勢力。

文官方面,自然就是這些在征安南的戰爭中,投降了大明的安南國的中高級文官。

而除了這些人,其實在文官裏,陳天平自己也沒什麽心腹,朝堂上,大多都是胡氏父子清洗過後遺留下來的,別說對陳朝沒有忠誠度,就是對胡氏父子,也沒啥忠誠度,更別提陳天平這個血統頗有些說法的陳朝孽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