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京營

正月十六,民間百姓還在享受著燈節的最後兩天快活,南京各部、寺衙門已經開衙上值。

因為很多年沒進行過京察,經過了改朝換代,京官的人數又有些過多,吏部考功司的熊貓們正頂著熬了半個月的黑眼圈,繼續在小黑屋裏加班……

估摸著還得個幾天的時間,而吏部沒幹完活,文官這邊的京察就不能繼續下去。

但武臣們操刀的三大營軍改,卻是馬上就要順利落地了。

這裏面的道理很簡單,這一輪改革對於文官來說是貶官或丟烏紗帽,而對於武臣們來說,則是重新劃分利益蛋糕,積極性自然不一樣。

而且還涉及到一個事情,那就是所謂的“名不正則言不順”。

靖難之役以後,大明的五軍都督府裏,從以洪武開國勛貴為主,變成了以驟然躍居高位的靖難勛貴為主,姜星火所提議的京營三大營改制,非常符合燕軍和靖難勛貴的利益傾向。

因為這樣一改,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把大明最核心的軍權,捏在自己手上。

同樣的道理,這也符合朱棣的利益。

因此,在京營三大營改制開始最後一輪高層討論,隨後就要正式形成制度落地的這一天,姜星火也作為為數不多的文官之一,被邀請了過來列席討論。

實際上,除了姜星火和半個武臣茹瑺(雖然是兵部尚書但有伯爵爵位)之外,其他的涉及到的文官,哪怕是兵部的兩個侍郎級別的大佬,都一樣只能旁聽,不能說話。

今日的五軍都督府會議廳擠得是滿滿當當,頂盔摜甲的將軍們一路排到了外面。

這些將軍的軍階一般都是少將,但也偶有幾個中將,都是列席旁聽的,沒有上桌討論的資格。

當然了,倒也沒人要求他們一定要披掛整齊,穿個大棉襖來也不是不可以,可打工人嘛,就怕內卷,就像是正式開會場合沒人嚴格要求穿正裝,但底層打工人一定會怕別人穿了自己沒穿一樣,那不就成了萬花叢中一點綠?

這要是讓皇帝一眼看到了記下來,以後前途八成就廢了。

而且對於經常出塞作戰雪地裏廝殺的燕軍悍將來說,穿著盔甲站幾個時辰有什麽打緊的?是一定要開年給上面留下一個好印象的。

在這種內卷之下,哪怕是已經成了繡花枕頭的某些二三代勛貴,這時候也不得不強忍著寒冷和負重,穿上動輒四十斤起步的沉重甲胄。

“國師好!”

對於姜星火,勛貴們的歡迎態度都表現得很積極熱烈。

因為人家國師不僅給他們謀福利,而且是真給錢啊!

但凡出錢參加了海外貿易初始投資的勛貴武臣,今年過年沒有說自己家沒過一個肥年的。

而隨著呂宋等戰役傳回來,封賞給下去,這也讓更多郁郁不得志的將軍,開始考慮轉型水師或是水師陸戰部隊來尋個新的發展前途了。

畢竟跟各個都是猛男,卷的要死的騎兵、步兵等兵種來說,轉變賽道叠代打法考慮一下新的藍海行業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同僚們好。”

姜星火為表尊重,特意穿了一身麒麟服,身姿筆挺,徐行如林,此時一路走來,端地是惹人敬慕。

會議廳裏,默默地坐在椅子上看著天花板發呆的茹瑺,羨慕地看了看姜星火。

兵部右侍郎師逵是個很著名的清官,但他為人處事比較死板,竟是真的扭頭問旁邊的左侍郎喬穩道:“咱怎麽沒這個待遇。”

“唉……”

喬穩嘆了口氣,只說道:“不招人待見唄。”

該來的已經差不多都來了。

五軍都督府這頭,曹國公李景隆在安南當太上皇,魏國公徐輝祖在北京喝西北風,剩下的幾位國公,按座次排序是成國公朱能、淇國公丘福、榮國公姚廣孝、定國公徐景昌……前兩位是五軍都督府實際上的正副手,老和尚是以前負責軍需後勤和統籌的,徐景昌則是現在軍方的財神爺。

至於侯爵,洪武開國侯爵這邊,隨著長興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的過世,已經算是凋零殆盡了,來的都是二、三代靠邊站的侯爵們,屬於是今天正式被切走權力蛋糕的那批人,沒什麽發言權,安陸侯、鳳翔侯、欒城侯等,現在都坐在角落默不作聲,雖然有發言的權力,但肯定任人宰割不敢出聲就是了。

沒辦法,誰讓南軍打輸了呢?實力配不上位置,那保住榮華富貴都是極好的結局了,再多的肯定不用奢求,這也是為什麽安陸侯會在兩淮鹽稅案中果斷棄卒保帥。

而稍微能說上幾句話,但話語權不大的,就是靖難勛貴裏的侯爵們了。

這裏面包括代表大寧系的思恩侯房寬,代表蔚州系的安平侯李遠和靖安侯王聰,代表水師的武城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