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鑰匙

胡元澄在安南國的時候,就對冶金和火器都非常感興趣,是主抓這兩個方面的,而冶鐵場的這一次冶鐵技術改進的嘗試,其實就是他所一手推動。

當然了,阻力也很大,有很多老師傅和下面的官吏,都對此不理解。

但對於冶鐵場僅有的幾個官吏來說,又不需要他們去幹活,所以也就是看個熱鬧,可冶鐵場的工匠們,卻是要實實在在地幹活受累的,再加之傳統的辦法用了這麽多年了,如今突然來了個安南國的降人就要指導他們弄新東西,這不是瞎折騰是什麽?

在一些老師傅看來,安南人就是蠻夷,懂個屁!既然要用鋼,那就得先把生鐵給搞定,不要總想著走捷徑,那是絕對不行的。

世界上要是有那麽多的捷徑可以走,哪還需要他們這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手藝?

不過,官是官,吏是吏,民是民,在這個時代敢以民抗官的人,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這個身穿棉襖面色蠟黃的老師傅,你讓他反抗胡元澄是不敢的,但嘴巴碎點,胡元澄能把人怎麽樣?

胡元澄當然有把人開沒出冶鐵場,亦或是鞭打一頓的權力,可要是這麽做了,怕是給了下馬威,丟了人心。

本來你的嘗試就失敗了,大家夥陪著你幹是支持你,但這是看在你官身份上,如果論起私下的交情,這老師傅這麽多年亦是有不少威望和人情在的,說一句怪話就把人打傷乃至打死,以後誰還敢跟你幹?就算不敢明面反對,怕是也都陽奉陰違,出工不出力了。

胡元澄心裏清楚,這時候也在兩難之際,若是在安南國內,那他自然幹脆打殺了,否則有損於威望,可這是在大明,他也是初來乍到……若是事情鬧大了,傳到了大明的高層耳朵裏,怕是不僅對他不利,他丟了官職還是小事,影響到胡氏一族在大明的存亡,才是大事。

恰在此時,有人發現了在冶鐵場的爐房外瞧著的姜星火等人,方才解了胡元澄的兩難。

“見過國師!”

不僅是胡元澄,甚至連那些工匠們,以及那個穿棉襖,臉色蠟黃的老師傅,一聽到這個消息,都連忙走過來朝著姜星火作揖問好,神態恭敬無比,甚至隱約間有一絲畏懼。

在百姓面前,姜星火平日裏極少露面,而且他的身份又特殊,所以即使在大明各地的百姓都聽說過大名鼎鼎的國師,但見到的人卻不多。

可對於這些治煉的工匠們,姜星火的威望卻遠超其他人。

別的不說,他們這些工匠的晉升等級就是在姜星火的提議下,才一力實施的,雖然現在只是草創,很多東西不完善,但工部畢竟有了這麽個東西,也算是給工匠們一些奔頭。

胡元澄在大明也算是待了一陣子了,知道對方不喜奢侈享受,平日裏住的院落,甚至比普通人家的還要樸素,更不喜歡別人打擾他的清凈。

所以,沒有合適的理由,胡元澄也沒有前往國師的府邸拜訪,兩人算是頗為陌生。

今天國師居然出現在了自己所負責的工部冶鐵場,這令胡元澄心頭暗喜,這證明國師已經對冶鐵場的改建計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只要把握住機會,說不準就能獲取國師的賞識和幫助,這對於他們胡氏在大明站穩腳跟可是天賜良機啊!

“胡大使,先介紹一番吧。”

胡元澄雖然被授予了工部的官職,但僅僅是大使。而“大使”這個詞,在明代跟後世的意思完全不一樣,指的是子單位的主管官員,通常有正九品和不入流兩種,胡元澄是前者。

六部裏面,各部都有大使這個職位,但數量並不相同,完全取決於各部下面有多少子單位,以工部為例,因為涉及到的工程和采購的方方面面,所以下面的子單位也很多,有文思院、皮作局、鞍轡局、寶源局、顏料局、軍器局、織染所、雜造局、竹木局、柴炭司、鑄炮所等等以“院、局、所”命名的子單位,主官一般都是大使,副官則是副使。

胡元澄現在的職務,正是鑄炮所的大使,這處冶鐵場,就是鑄炮所下屬的。

看著對方鎮定的神色,姜星火覺得,這應該是心裏有底的意思。

事實上來下面視察,如果不是完全形式主義的話,那麽只要看看實際情況,問問問題,其實很容易就能了解到一些東西。

而主管者對自己主管業務的內容到底了不了解,能不能面面俱到,也很簡單就能看出來其人的態度和能力。

姜星火前世看三國的電視劇,都說鳳雛狂,可人家在劉備面前也能短時間內把積壓半年的活都幹完不是?說明還是胸有成竹。

果然,胡元澄用基本聽不出來口音的漢話,開始給姜星火逐個介紹鑄炮所這座冶鐵場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