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獻俘

當菲律賓留學生被送到南京的時候,南京城內,正在舉行盛大的獻俘儀式。

如今已經是整個獻俘禮的第三天,安南國偽大虞朝太上皇胡季犛、皇帝胡漢蒼、左相國衛王胡元澄,以及其下一眾罪官,俱被發往大明接受南京百姓目光的公開處刑。

遊街完畢,奉天門上,朱棣與大皇子朱高熾、三皇子朱高燧,國師姜星火,以及六部尚書、侍郎,五軍都督府諸位公侯伯爵,一起居高臨下俯視著獻俘的隊伍。

只有朝臣才能參與的太廟祝告的環節已經結束了,如今就是萬民期待的午門獻俘。

“陛下,這便是那胡氏奸臣逆賊。”

一身鬥牛服的朱高燧,指了指台階下跪成一片的人影,向朱棣說道。

“嗯。”朱棣點頭應了聲,隨即擡手示意鞭炮齊鳴。

嗯,事實上早在唐朝時期,人們會在宗教活動中使用鞭炮來制造聲音以此表示祭祀之意,到了宋朝,隨著火藥技術的發展和爆竹產業的成型,這種熱鬧的東西也成為了各種皇家活動裏儀式的一環。

一連串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跪地不起的安南國文武官員紛紛擡頭望向城門上從寶座中起身的君王,他們看到了一個威嚴的中年男人,正冷漠的凝視著自己。

朱棣的眼睛很亮,如同鷹隼般銳利而深沉,他盯住了跪伏在最前列的胡氏父子幾人,出乎意料地打斷了既定的儀式流程。

接下來本來應該是胡氏父子跪進已經準備好的待罪表,然後由侍儀使走個過場,捧著待罪表進來交給宣表官宣讀,皇帝發話了承制官出去傳,但如今皇帝卻自己動了。

“朕要親自問他們話。”

朱棣一邊說,一邊邁步走下了城樓,在兩排甲士的護衛下,徑直朝著台階下方走去,整個過程中除了一開始的那句話,剩下一言不發。

大皇子朱高熾和三皇子朱高燧趕緊跟了過去,其他的文武官員雖然驚疑未定,卻依舊遵循禮法規矩繼續按照流程行事,站在原地當木樁。

姜星火有些走神,直到旁邊剛趕回京城的禮部侍郎宋禮拉了拉他麒麟服的袖子,方才回過神來。

這幾日發生了不少的事情。

鄭和的艦隊順利地拿下了馬尼拉港,送了一個呂宋國的王子和一些人過來。

這當然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不僅僅是因為呂宋國也繼日本、朝鮮、安南、占城等國後成為了大明的商品傾銷地,更是因為馬尼拉港、清化港、泉州港,這三個天然良港到手以後,就能構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從而徹底控制整個萬裏石塘,也就相當於給大明構築了一個廣闊無比的專屬經濟區,極大地增加了海疆的穩定。

而如今,在這個三角形內的海盜和倭寇勢力,隨著幾次剿滅行動的進行,也基本清剿的七七八八了,這就給海洋貿易的展開,提供了必要的穩定環境。

而鄭和艦隊初步搞定了呂宋國以後,還有一個對姜星火很重要的意義,那就是他有了完成跟朱高燧之間關於海外封藩和交換情報的約定的履行能力。

隨著永樂二年年關的逼近,以及越來越緊張的內外部局勢,朱高燧抽身的意思很明顯了。

而且,紀綱統領的錦衣衛,也逐漸恢復了洪武年間的舊制,編制和人數都開始了飛速擴張,這在另一個角度,也導致了原本情報機構三足鼎立的情況,開始逐漸被打破。

事實上這是必然的,因為錦衣衛雖然是最後加入的,可錦衣衛才是國朝正經的情報機構,或者說,是擺在明面上的情報機構,而無論是以前老和尚掌管的燕軍對外情報機構,還是朱高燧後來弄的監察內部的情報機構,都是上不得台面的。

前者,現在已經被逐漸縮減乃至裁撤了,人員和信息,基本都移交給了錦衣衛。

這裏面既有真的化蛟成龍的朱棣,對一手扶他成龍的黑衣宰相的一絲提防,也有情報機構正規化的用意,畢竟,對外情報這部分,是完全可以由錦衣衛來專門弄的,也是必須進行正規化的。

而朱高燧的對內監察,雖然是不必交給錦衣衛免得一家獨大的業務,但這活,很燙手,很得罪人。

尤其是京察和永樂元年的考成法最終審核將要到來的這個時刻,朱高燧已經感到了火燒眉毛的壓力……是真的不誇張,太特娘的得罪人了,因為他要在暗中負責監察這些文武官員,而這個“暗中”,其實也不是那麽暗中,只是廟堂上不公開的秘密而已。

大皇子朱高熾有幾乎整個文官系統的扶持,二皇子朱高煦有靖難勛貴武臣的集體撐腰,他有個毛?

得罪人得罪多了,到了最後,他爹朱棣肯定不會拿他這個替罪羊怎麽樣,最多就是訓斥訓斥“你怎麽敢私自監視國朝大臣?”然後找個地方當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