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伏擊

“遵命!”眾人抱拳行禮道。

這一場出兵行動很快被敲定了下來,呂宋國的軍隊,除了駐紮在王都防止意外的禁衛部隊,共集結了五余萬人,分別從不同的領地出發,其目標均是明軍所在的馬尼拉。

所謂“分進合擊”雲雲,倒也不是完全在立flag,而是確實有實際情況的考慮在裏面,其一是馬尼拉是港口城市,這就意味著條條大路最後都得繞到海邊去;其二是這個時代呂宋國的道路交通情況實在是成問題,基本都是土路,而且中間還要經過山區,實在是沒那麽平坦開闊,這也就意味著每條路沒法維持太大的行軍規模,否則會極大地延誤戰機。

至於四個王子分別領兵,反倒是某種意義上的考核和無奈之舉了,實際情況就在這裏擺著,不把他們分開,指不定路上就要開始“兄友弟恭”了。

而且按照呂宋國的軍制,各大部族都是有很大自主性的,最終能集結多少軍隊組成聯軍,誰也說不準,這裏面還會牽涉到各自支持的王子,以及姻親等等因素。

所以信使往來傳遞消息不停,馬尼拉附近方圓幾百裏內還有不少部族,也跟著蠢蠢欲動,他們雖然無法單獨對抗大明軍隊,但是因為戰亂頻率不高,且此地水文氣候頗有些得天獨厚的意思,各部族不需要太過努力就也能擁有相對豐厚的家底,這樣一來,自掏腰包出兵搏一搏戰利品,倒也不是什麽不可接受的事情。

而聯軍的統帥,則被呂宋國王任命了國相擔任,事實上,雖然呂宋國王也覺得這一仗不是那麽好打的,並沒有那麽樂觀,但也沒辦法,現在由於明軍突然插了一腳,呂宋國內的形勢已經嚴峻到了極點,再加上各方面也都在趁機搞風搞雨,他必須拿出果斷的作戰勇氣。

……

而在明軍的運輸艦上,明軍的士兵也是忙碌異常,這艘船就像是一個龐然大物般停靠在海面上,不斷地運輸著各類的補給,實際情況就是,呂宋國決定出兵的同時,明軍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出兵。

這倒不是什麽百年修得神同步,而是馬尼拉漢人商會的情報網起作用了。

說出來可能有些難以置信,但實際情況就是,呂宋國以一國的體量,情報網甚至還不如移民來的漢人搞得好。

原因也很簡單,除了呂宋國本身就處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狀態,行政組織效率低下以外,商人在搜集情報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尤其是馬尼拉的漢人商會,是幾乎所有進出口商品的集散者……這就意味著除了轉口貿易的部分,他們既會在呂宋國內購買特產,又會將一部分商品運送到呂宋國內的大小城鎮進行販賣,而貿易網絡的構建,在某種意義上,就等同於信息網絡的構建。

雖然隨著戰爭的來臨,這種信息網絡正在逐漸縮小變弱,但依舊起到了相當不錯的效果。

“啟稟郡王,我們的斥候探報也確認了,呂宋國的軍隊出動了,規模比較大,總數大概有五萬人,分成了四路進軍,沿途還有土人部落的軍隊不斷加入。”

朱有爋剛把手中的信紙遞給旁邊的親兵,就聽到這個消息,眉頭微皺了起來。

他們在馬尼拉建造的營寨和據點都修築在離淺灘不遠處,這是因為對馬尼拉港的重視,這個港灣的一部分被劃歸了明軍的軍事禁區,屬於單獨的軍港區,另一方面,港口裏停泊的軍艦,炮火也能夠掩護岸上駐紮的明軍,一旦有什麽事情,相當於多了很多半固定的炮台。

明軍在馬尼拉這裏修建了一系列的工事以及陣地,同時還有專門負責用熱氣球瞭望警戒的哨兵,可謂是固若金湯,而呂宋國軍隊一旦出現在周圍,就會被發現蹤跡。

可以說最起碼是立於不敗之地了,這也體現了遠洋艦隊的專業素質,在海外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什麽情況都有可能遇到,從來都是往最壞的方向考慮的。

不過這一次呂宋國國王居然敢冒險出兵,那也說明了,明軍在紙面上並沒有多少的優勢,畢竟從人數對比上看,這屬於A過去就完事了的局。

但再次確認情報的真實性後,朱有爋卻毫不猶豫的做出了主動出擊的決定,並呈報給了艦隊的總指揮鄭和。

“說說你的打算。”

“任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打蛇就得打七寸!”朱有爋面露狠色。

鄭和聽罷卻道:“可我們只有四千余名士兵,對方加起來怕是足足六萬甚至七萬大軍,人數十余倍於我軍,你確定要棄堅壘而決戰於野外嗎?”

朱有爋聽明白了鄭和的意思,鄭和其實想問的是,有把握能吃掉他們嗎?

朱有爋跟朱高煦廝混的近,打仗可以說是莽中帶穩,此時連連頷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