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瀕死

蘆葦沙沙作響,掩蓋了孩童們的呼喚。

“說什麽呢?給老子滾上來!”

其中一人,從前頭氣喘籲籲地從船頭爬到甲板上,伸頭對後面的沙洲上的人說道:“大……大哥,不好了,六子說這夥人打算把鄉親們都殺了,現在,村長帶領著灶戶,跟他們正對峙呢……”

“走!跟我回去!”

“可是大哥,這……這船怎麽辦啊?”

那人本想說,要不要直接跑,別回去送了,但眼見著這麽多兄弟的家人都在裏面,這話也就怎麽都說不出口了,轉而沒話找了截話。

大哥狠狠拍了拍船舷:“還能咋辦,當然得劃出去再藏起來啊!”

水澤不大,很快,船就靠岸了,十幾號人紛紛跳下船,朝村口外的鹽田方向跑去,剛才說話的那人,也緊跟其後。

大哥一邊跑一邊喊著:“快,帶好家夥!”

本來,他們是有心躲藏或者逃亡的,但那是建立在自家親人沒事的情況下,就如那民間傳言的梁山好漢一般,這時候雖然還沒有《水滸傳》的出現,畢竟這東西鼓勵造反,姜星火也不能寫,但一些相關的傳說、話本,都是切實存在的,尤其是山東和江淮這一帶。

要知道在歷史上,宋江一夥人,就是被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船只被焚後宋江戰敗被俘,起義失敗,而海州的區域,換到姜星火前世,那就是連雲港一帶,正是如今淮安府所轄的區域。

與此同時,在鹽田附近的一處林地的樹上,郝廚子正調試著軍弩。

郝廚子騎在了樹上,軍用鋼弩,在秋冬那暖熏熏的太陽光線下,卻反射出了冷冽的寒芒,而上面的狼牙箭頭,更是看著就讓人望而生畏。

馬匹已經被他藏在了遠處,由於鹽田周邊沒有像樣的丘陵或山地,只有一些水澤,所以唯一的制高點,就是這裏,而這裏距離解縉所在的位置,已經有一百多步了,即便是軍用強弩,也基本到達了理論射程的極限。

即使如此,郝廚子其實也處於一個比較危險的位置上,對於他而言,想要全身而退,還是很困難,因為不管是這裏的備倭軍還是錦衣衛,都是有戰馬的,只不過因為鹽田的原因,戰馬進不來,所以都放在了村子裏面和鹽田周圍。

說來也巧,若是平時,那警戒崗哨一定是撒的遠遠的,但由於上次那档子事,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這次這些武裝力量裏負責放哨的,警戒範圍僅僅只有幾十步,主要原因嘛,自然是要保護欽差解縉的安全,讓周圍的灶戶裏,不會再出現上次那種貼身刺殺的情況。

陰差陽錯之下,也就給了郝廚子這一絲機會。

當然了,也僅僅是一絲而已,因為郝廚子只有在極限射程射出一箭的機會,如果失手了,那就必須馬上逃遁,而即便是最快速度,還是有很大可能被追上抓住。

但郝廚子別無選擇,他很清楚,既然施幼敏把這麽重要的任務委托給他,那就一定派人監視著自己的家人。

自己想要悄然脫身,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種消息,一旦泄露出去,對施幼敏來說,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滅頂之災,哪怕他是從三品的大官。

而就在此時,郝廚子輕“咦”了一聲,放下了望遠鏡。

只見鹽田中間的空地上,本來站著一堆百姓和官兵、錦衣衛,雙方的氣氛呈一片溫馨和諧之勢。

因為解縉已經話鋒一轉了。

“國有國法,但國法之外,還有人情。”

“陛下體察民情,如今已經讓審法寺修改了《大明律》裏面的鹽務的規定,爾等之前迫於生計販賣余鹽的罪責,已經被免去了。”

但就在此時,十幾名鹽丁舉著武器楞生生地往這邊跑了過來,解縉一介文人,哪怕是為了照顧百姓,扯大嗓門喊著說話,說實話,聲音也不大,沒到能傳播好幾十步的那種範圍。

鹽丁們沒能及時發現情況的變化,而負責警戒的備倭軍的士兵們,紛紛拔刀出鞘,幾張硬弓,也上了弦。

……場面一度尷尬至極。

“三娃子,你們咋回來了?快把東西放下,欽差大人赦免我們無罪了。”

隨著村長的出聲,這些鹽丁面面相覷,紛紛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如果那能稱之為“武器”的話。

解縉大約也是看出了具體情況,這番欲揚先抑的效果不錯,灶戶們的情緒被調動的很好,下一步就是鼓勵他們站出來呈報真實數據了。

這是姜星火教他全面徹查鹽務的絕招。

灶戶們若是說別的記不清也就罷了,但就像這個時代的農民一定記得自己種了多少畝地,收了多少斤糧食一樣,他們產出了多少鹽,心裏是有一筆賬的。

而只要跟鹽場的賬簿對應,就很容易查出貓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