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會

得知了國師願意為他們每月漲工酬以後,工坊裏的工人們爆發出了陣陣歡呼聲。

“國師,還要參觀其他的地方嗎?”張宇初問道。

在他看來,雖然每個月工坊要為此多付出幾萬斤的糧食,但相比於玻璃和化肥工坊驚人的營收和利潤來說,這一切並不算什麽。

而對於官員來說,卻很少有人能做到國師這樣體恤勞工。

不管怎樣,國師此行似乎都該到此為止了。

但姜星火卻搖了搖頭,只說道:“還不夠。”

是的,還不夠,姜星火了解了力工和纖夫的工作狀態,看到了工坊的設備和運行,也見到了工人們是如何工作的,但這些並不足以讓他真的了解到,這些新生的階層,在這個劇烈動蕩的時代裏,究竟有何所思所想,他們真實的生活,又是什麽樣子的。

而這種工人階層的真實生活,卻絕非是眼下在工坊裏,他所能了解到的。

“現在是兩班倒,那工人們平常在休息時間,都有什麽娛樂?”

“這……”張宇初答不出來了。

他是堂堂龍虎山當代天師,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少年成名,如今風光無限,管著工坊只是因為一開始他專業對口,後來則是工坊確實利益巨大,他能因此獲得財富和人脈上的巨大收益,所以才勤勉地幹了下來。

但你要讓張宇初這種平常穿衣洗漱都不自己弄的人來了解,工人們休息時候都幹什麽,那真是難為他了。

張宇初的目光,投向了幫他管理工坊的弟子們。

意思就是,“你們知不知道”?

“我、我……我們也不太清楚……”

張宇初臉色一沉,弟子們紛紛垂首。

張宇初深吸了一口氣,再次擡起了頭,望著姜星火說道:“國師,您稍等片刻,我馬上去找人來回答您!”

他轉身離開了倉庫,姜星火微笑點了點頭。

很快,張宇初帶回來四個工人和工匠打扮的人。

“國師,這是工坊的幾位大工,還有表現比較好的工人。”

這四人聽到張宇初對姜星火的稱謂,頓時心神緊繃,連忙向姜星火抱拳施禮。

姜星火點了點頭,示意他們免禮。

隨後張宇初說道:“國師問你們什麽,你們就答什麽,如實回答。”

張宇初把身邊帶著的弟子都給趕走了,自己去了外面,房間裏只剩下幾人談話。

“國師,您有什麽需要了解的,盡管問我們便可。”

年紀最大的工匠恭敬地站在旁邊,說道。

姜星火微微一怔,說道:“沒事,都坐下說話。”

“謝國師賜座。”

“不用這般客氣,我今日請你們前來,只想了解一下工坊裏工人們平日裏若是不當班,都有什麽消遣?生活上有什麽需要?盡管說來便是。”

幾人對視一眼,頓時會意過來,說道:“請國師放心,工坊內有單獨的宿舍,都是通鋪,平日裏工人們除了睡覺,便是在宿舍裏打打葉子牌,或是在周圍河邊逛逛,每個月工錢大米都是按照規矩領取,南京本地的工人多,都會寄回去,外地工人也能換成銅錢。另外,工人們平日裏閑暇時也會組織一些活動,比如相撲遊戲等等……”

幾人將工坊裏工匠、工人平日裏的生活狀況簡略地匯報了一遍,姜星火默默地傾聽著,心中暗忖,卻是有些粉飾過度了。

不過這也正常,他們是一定不敢在自己面前說什麽不好的事情的,他本就沒有把希望寄托在這種官樣談話上。

又過了一會兒,幾人離開後,張宇初方才進來,看著姜星火倒是神情沒有不虞,似乎談話頗有收獲。

姜星火說道:“今日便這樣吧,我們再去附近轉轉,晚上就回京城。”

姜星火讓人把兩個女娃送回村裏,又讓王斌派人把收留的小乞兒送回交給老和尚,這才帶著於謙到附近的農田、莊園、書院等地轉了轉。

雖然沒有發生什麽沖突事件,但通過親身經歷,對南京周邊社會各階層生活狀態實地考察的結果,姜星火還是比較滿意的。

在工業革命的早期,社會各階層對於這種新式力量的萌芽與產生尚不敏感,因此,對於這種新的制造力,會給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價值觀等方方面面帶來的變化,還缺乏基本的判斷力。

華夏從先秦以來,鄉土社會基本都維持了自然經濟的安逸狀態,而眼下南京周邊的工坊,雖然吸收了相當一部分的勞動力,但卻並未對舊有的社會秩序造成太大的沖擊。

事實上,工業革命既是先進產品,譬如玻璃、化肥、松江棉的提供者,也是社會文化習俗的改造者,而在這種改造裏,受益最大的階層,譬如能享用的起玻璃鏡子,能給自家農田大量施用化肥,能讓家人甚至下人穿得起松江棉的人,反而是被這些產品所改造的最徹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