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神速

五星上將李景隆完成清化登陸後,原本陷入了短暫僵持的安南戰局看似還在僵持,但實際上開始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

整個安南國的國土就如同一把大錘,而此時整個細長的錘柄部分都被大明給斬斷,光剩下一個錘頭,又該如何發力呢?而且更重要的是,此時的安南國剩下的這個錘頭,還被大明兩頭擠壓著。

但富良江防線是不可能放棄掉的,安南軍在此地經營日久,更何況,就算是放棄了富良江防線,又能退到哪裏去?效仿鐵血大宋放棄黃河-淮河-長江嗎,人家能一退再退,是因為有足夠的地理單元作為阻隔,可安南就這麽一道天塹啊!

既然不能後撤,安南軍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跟大明的東西兩路大軍在富良江耗下去,與此同時,讓東都升龍府的總預備隊,以及潘麻休的南征軍集結在一起,向西都清化府開進,試圖把李景隆的軍隊趕下海。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兩軍在富良江一線繼續鏖戰,互有勝負,誰也沒能吃掉誰。

明軍這次出征,雖然攜帶了大量的糧食,但補給線始終是處於緊繃狀態的,而且加之人馬過多,因此每日糧草消耗得比較厲害,不得不把軍隊稍微分散一些,在漫長的正面形成根據不同補給線和兵站進行後勤補充的局面。

而明軍在諒山兩側的陣地,雖然沒能突破安南軍的防線,但掃清了不少外圍據點,也算是打開了一點局面;而安南軍雖然能夠憑借防禦工事和地理優勢阻攔明軍,卻也沒辦法取得什麽主動出擊的戰果。

不知不覺,雙方已經在諒山周圍爭奪了七八天,這期間,安南軍也曾派遣斥候,偵查富良江北面的情況,然而當他們去探察時,卻只能是有去無回的結果,這就導致安南軍對於明軍的情況了解得不多。

而在這段時間裏,明軍已經通過不斷地試探性進攻,了解了安南軍的整條富良江防線,並且開始偵查附近的水文以及山道小路等情況,積極尋找著打破僵局的時機。

畢竟對於東西兩路明軍來說,如果在兵力與對面相當的情況下,只能坐享其成等待登陸部隊帶來的戰果,那麽他們其實是撈不到多少戰功的,這跟沐晟和李彬的西路軍要盡可能地誇大自身取得的戰果是一樣的道理……一定要讓皇帝看到你幹了多少事情。

在明軍的積極進攻下,安南軍的防線一次次被削弱,傷亡不斷增加。

而且,隨著難以封鎖的謠言的不斷流傳,安南軍的士氣也越來越弱。

甚至,有些士卒產生了畏懼心理。

這就是戰爭,永遠不是紙面遊戲,“士氣”這種指標是不可量化但卻又確實存在的,當一支軍隊士氣低落、缺乏必勝信念的時候,那麽,軍隊就會走向最終崩潰的結局,安南軍此時雖然兵力充足、防線完備、補給齊全,但實際上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了。

富良江南岸,安南軍大營。

“報!”

胡元澄剛忙乎完手頭的一堆事,想喝一口茶水潤喉嚨,便聽見外面有親兵前來稟報:“啟稟衛王,胡烈將軍求見。”

胡元澄點點頭:“讓他進來吧。”

不多時,胡烈走進了屋內,行禮之後說道:“衛王殿下,明軍在今早奪取了越池到木丸江沿岸,左聖翊軍的胡射正在堅守白鶴江北岸。”

“什麽?!怎麽丟的這麽快?”

胡元澄騰地一下站了起來,驚愕問道。

目前階段,明軍與安南軍的主要交戰區域,就是基於三江主水道延伸出來的各種湖泊、支流形成的防禦帶,而剛才胡烈提到的越池、木丸江、白鶴江,都是如此。

而一旦上遊的越池、木丸江北岸失守,白鶴江就會暴露在明軍面前,這也就意味著安南軍的兩個重要水師基地——天幕江陸洲和木丸江陸洲,都將直面明軍的兵鋒。

富良江防線之所以被安南人認為堅不可摧,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安南軍擁有絕對的治水權。

而治水權是基於水師和水師基地才有意義的,如果水師基地被敵人端了,水師的艦船都被一把火燒了,還談什麽治水權?

而天幕江、木丸江兩個陸洲,正是除了多邦城南岸的水寨以外,安南水師最大的兩個基地。

如果這兩個地方被明軍所奪取,那麽造成的後果無疑是不堪設想的,這也將進一步改變富良江一線的戰局。

“啟稟衛王,是我等無能,沒能擋住明軍……”胡烈慚愧的低下頭。

胡烈和左聖翊軍的胡射都是胡氏親族將領,嗯,胡氏篡國以後大量地提拔了這些人當官,沒辦法,除了任人唯親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來維系統治了。

而任人唯親的後果就是,除了胡元澄和胡烈這種少數人還算有點能力,大部分被放到高位的,不管是當政務官還是當軍官,基本都是爛泥扶不上墻的廢物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