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兩線

“陛下總該告訴我想要做什麽,我才知道陛下有沒有機會。”

朱棣起身從屏風後拿出了地球儀,開始了指指點點。

“這裏,這裏,那裏,還有那裏。”

“朕全都要!”

姜星火點了點頭:“陛下想做的很難,但是只要陛下肯去嘗試,那麽終究能夠做到的。”

朱棣的眼眸亮了起來,他盯著姜星火,等待著對方的回答。

你看,人和人就是不一樣,要是換別的皇帝來,能達到朱棣在姜星火前世歷史上的成就已經很了不得了,可朱棣的眼界被姜星火拓寬了,非但不滿足,反而想要更多。

當然了,雖然在詔獄中,姜星火曾經告訴他,大明可以成為日不落帝國,但別人告訴的,跟自己想要的,能是一回事嗎?

以前不過是隨耳一聽,而這個時候,他也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經走上了一條新的軌跡之上。

但是呢,最重要的問題,還需要姜星火來解答,那就是大明怎麽才能成為日不落帝國?

這當然不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問題,問題的答案絕對不是“往外打就完事了”。

而是自古以來,帝國的統治都是有極限的,這麽多年,只出現了一個接近於無限的帝國,那就是蒙古帝國……不過蒙古帝國在西方的東歐、北非,南方的天竺、占城,東方的日本,其實也遇到了極限。

但即便是蒙古帝國這種僅僅是接近於極限的帝國,也僅僅維持了數十年,便徹底土崩瓦解。

所以,朱棣需要的答案,是一種真正行之有效的路徑。

“帝國的有效控制,只取決於兩種效率,第一種是運兵的效率,第二種是通訊的效率。”

“而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我都在詔獄裏告訴過陛下。”

朱棣似乎想起了什麽:“國師是說【鐵馬】與【千裏傳文】?”

“不錯。”

姜星火點點頭,復又說道:“後者不管是有線的還是無線的,二十年內未必能出現,但前者,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是一定會出現的。”

蒸汽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產物,隨著蒸汽機的出現,人類社會將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火車、蒸汽輪船……都將大大地提高人類的運輸效率,與此前的人力、風力等動力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當然了,如今的大明,距離生產出真正能投入工業使用的蒸汽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技術、材料、配套產業、市場,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問題,並不是說姜星火手搓出來一個就萬事大吉。

最簡單的問題,蒸汽機一開始的用途是礦區抽水,而如果大明的人力成本極為廉價,用蒸汽機不如用人,你把蒸汽機賣給誰去?別人不買難道要強制攤派嗎?

就算買了,後續的維修保養要不要解決?總不能姜星火化身機修師傅天天去修蒸汽機吧?那是不是得培育出一整套懂得操作、維護、維修的技術人員?同時,是不是得有一套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和技術指標用以降低故障率以及便於維修?

“不過……”

姜星火微微眯起了雙眸,他看了一眼朱棣,說到:“陛下現在需要先解決眼前的事情。”

朱棣皺眉:“怎麽說?”

“不管是【鐵馬】還是【千裏傳文】,誕生的基礎都是建立在有一個能夠實現良性循環與對外擴張的經濟體系之上的,經濟需要催生出技術革新,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當下要面臨的事情在於陛下是否有足夠的決心推動經濟體系變革的第一步。”

萬事萬物,既然選擇,便有代價。

朱棣得到了他想知道的,那麽代價是什麽呢?

“變法進入到了新的階段,不僅需要對商業進行變革,同時,朝廷必須使用適當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經濟的發展予以推動,除此之外,國家主要手工業品與原材料的生產,也應當制定一個總體規劃,就如同用考成法考核文官一樣……或三年,或五載,總是需要的。”

“陛下,您要記住,當今世界是個大棋盤,誰能先發制人誰就是勝者,誰掌控棋局就可以操縱世間一切,但您想贏,就必須先把內功修煉到極致。”

《明報》是有連載武俠話本的,一經連載,風靡大江南北,所以“內功”這個從道家演化來的詞是什麽意思,朱棣還是能聽懂的。

姜星火的話讓朱棣陷入沉思之中。

姜星火是在向他索取更多的權力,而這種權力跟以往並不相同,不是某個具體的事務,而是國家除了農業品以外,幾乎所有經濟產物的計劃主導權。

這種權力並不陌生,商鞅獲得過,桑弘羊獲得過,王安石也獲得過。

所謂“為天下理財,當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