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經濟

“財神爺回來了。”

趕在太祖忌日的前一天,夏原吉終於風塵仆仆地從江南趕了回來。

這種宣示新皇合法繼承性的重要典禮,如無極特殊情況,任何參與官員都是不可以請假的,人員整齊程度,遠超歷次大朝會。

進宮跟永樂帝述職以後,夏原吉來到總裁變法事務衙門拜會姜星火。

“姜師也不問問江南的情況?”夏原吉坐下笑著喝了口茶。

“有什麽好問的,看你這膚色就都知道了。”

姜星火擼起袖子,伸出了胳膊,跟夏原吉一對比,卻是還淺了兩個色號,顯然夏原吉比他被暴曬的時候更熱。

夏原吉忍俊不禁地想到,今天進宮,宮裏的宦官都沒認出來他,看來是真黑了。

“不過還是說說吧,江南現在怎麽樣了?”

“嗯……”

夏原吉沉吟片刻,臉上露出凝重之色:“治水還是有成效的,多了不敢保證,但最起碼最近十幾年,絕對不會出現一到夏天就澇的情況,環太湖的河流基本都完成了疏浚,紆田也都清退了,這裏面沒講人情,延續了姜師在的時候的作風,不管誰家什麽背景都一律清退,整個江南的宦場風氣也算是煥然一新。”

“黃子威做的還算盡心盡力?”姜星火又問起了在江南時的下屬。

夏原吉點了點頭給予認可:“很拼命,是個人才,以前只是改變不了環境才那般懈怠的。”

姜星火沒說什麽,只是心裏想著,看來也不是所有擺爛的人都無可救藥,畢竟大部分是沒有能力改變環境的,而沒有能力改變環境卻不代表他沒能力把事情做好。

然後姜星火又問道:“葉知行(兩個月前已改字)呢?補了官身沒有?”

“報給陛下了,要麽去工部營繕所任所正(正七品)再尋機轉都水清吏司,要麽去江南除松江府以外的地方當縣令,至於最後去哪,還得看陛下和吏部的安排。”

姜星火點點頭,問了他最關心的問題。

“現在手工工場區的生產和二期建設的進度如何了?”

在姜星火看來,對於變法來說其他都是次要方面,唯有新的制造力的蓬勃發展,才是真正的主要方面。

“目前正在全力生產,不僅僅是大場區在做的棉紡織,二期的各個小場區,也在嘗試從不同的地方招人,生產特色紡織品……譬如如杭州府海寧縣的紫薇綢、湖州府的湖綢、嘉興府的濮綢、溫州府的甌綢、瑞安縣的土綿綢、寧波府的生絹、金華府東陽縣的凈綢,這些小場也都挨個建立起來了。”夏原吉答道。

“誰的主意?”姜星火微微有些詫異。

“唐音,她很有主意,要不是因為她的來歷,又是個女子,合該用她的。”

“也得多考察考察。”

姜星火不置可否,復又問道:“上海縣那裏聚集了這麽多的女工,大多數都是被白蓮教裹挾的流民,也算是背井離鄉,那工場內秩序是否穩定?有沒有青皮無賴前來鬧事?女工們的輪休和探親又是怎麽安排的?”

“給的工錢多,夥食好,秩序還是很穩定的……周圍有駐軍,沒什麽人敢來鬧事,士卒也被嚴令禁止欺辱女工,算是相安無事。”

“輪休的話。”

夏原吉稍微犯了難,但還是選擇實話實說:“目前生產任務壓得很緊迫,每月有四天休息,除此以外探親假還沒有開始實行……畢竟也有顧慮,一是怕人賺了錢走了就不回來了,二是路上雖然安全,但誰也保不齊有什麽意外。”

“知道有難處。”

姜星火嘆了口氣道:“先把眼下的事情應付過去吧,明天的【太祖忌日】就是最後一道關,邁過這個關隘,便真是海闊天空大有可為了。”

說到這裏,夏原吉也不得不問一些他最關心的問題,畢竟他是戶部尚書。

“之後呢?堆了很多棉織品和絲織品了,若是真賣不出去,場地、人工、設備……這可都是戶部太倉庫墊的錢。”

大黃浦的手工工場,戶部的投入確實很大,而眼下大明到處都是燒錢的活計,下西洋固然沒用戶部出錢,可營建北京城、修《永樂大典》、征安南的軍費,哪個不是耗資巨億?

而且大明現在的財政問題極大,去年洪武三十五年的全國財政收入折合糧食是3400萬石,裏面有88%(約3000萬石)是農業稅,7%是鹽課茶課,5%是商業稅,按1石米=0.2兩白銀的比例,這個收入換算成白銀則是680萬兩白銀。

最可怕的是,占比高達88%的農業稅裏,衛所軍田、皇莊等官田性質的土地貢獻了將近8成,也就是2300萬石左右,而這個收入隨著靖難之役的結束,一定是逐年下滑的,因為很多衛所的正卒都被打沒了,讓衛所的青壯年勞動力人口受到了極大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