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大棋

“父皇。”

奉天殿內,朱高燧小心翼翼地溜了進來,見朱棣在批奏折,悄聲喚了一句。

金忠在一旁遞奏折,朱棣批的也不是很用心,坐在墊子上靠著龍椅痛苦地揉了揉太陽穴,像是下班時間給學生改作業的班主任。

而朱能和丘福正站在另一側,見父皇沒搭理自己,朱高燧識趣地閉嘴了。

兩位嫡系國公,還有軍師金忠,看樣子是在謀劃軍事上的事情,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在討論征安南,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實際上在這個五月,一連串的事情都趕在一起了,眼下日本使團的事情不算有多重要,只能說是一個小插曲,重頭戲是幾天後的太祖忌日,然後就是評定將階,再然後大軍開拔征安南。

“太祖忌日以後評定完將階就要開始對南線用兵,算來算去,也就是十幾天後的事情,既然南京的主力要出動,那北線就不得不做好萬全的準備。”

朱棣自言自語道:“北線今年算是勉強填上了靖難造成的兵力窟窿,不過秦王和晉王這兩家,還是要處理掉,不然中間漏風呦。”

說著一骨碌站起身來,幾人一同來到屏風背面,那裏掛著一幅大明堪輿圖。

朱高燧習慣了當隱形人,直接跟了過去,走過龍椅的時候瞥了一眼案上的奏折,是甘肅總兵官西寧侯宋晟的奏折,很簡短,有啥事說啥事,是宋晟一貫的風格。

“回回倒兀言,撒馬兒罕回回與別失八裏沙迷查幹王似乎有意假道率兵東向,彼必未敢肆意如此,然邊備常不可怠。昔唐太宗兵力方盛,而突厥徑至渭橋,此可鑒也。宜練士馬、謹斥候、計糧儲,預為之備。”

朱高燧心頭一跳,作為這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帝國,大明帝國與帖木兒帝國之間僅僅隔著西域的別失八裏汗國(後改名亦力把裏),而彼此之間也都知道對方的強大,如今甘肅有警報,是帖木兒帝國要動手了嗎?

當然,宋晟也只是說“似乎有意”,並沒有切實的證據,拿唐太宗渭水之辱的事情舉例子,也只是建議多做防備,免得被突襲。

朱棣拿著長杆指著偌大的堪輿圖,從西到東延綿數千裏的,就是大明帝國的北部防線。

“最西面。”

金忠面無表情地報著數:“甘肅總兵官西寧侯宋晟,麾下甘肅十衛,共馬步旗軍五萬七千零四十五人。”

朱棣的長杆繼續向東移動。

“寧夏總兵官寧遠侯何福,麾下寧夏四衛,共馬步旗軍二萬四百一十三人。”

這還是北部防線西段整編了肅王、慶王的兵馬後的結果,甘肅寧夏一共八萬兵馬不到,倒不是因為大明兵力匱乏,而是因為大明跟漢唐乃至宋不同,隨著經濟重心向東、向南移動,關西的糧食人口減少,關隴戰區已經不再成為大明的核心區域……而且漢朝和唐朝都是以關中為核心,又極力向西域拓展,宋朝則是為了防備西夏,養了規模龐大的西軍,大明跟蒙古人的作戰,則是以西線為輔助,東線為主,恰恰是跟漢唐對塞外作戰方向反過來的。

“帖木兒那邊你們怎麽看?朕聽說帖木兒那老瘸子遠征奧斯曼的時候,可是傾國動用了六七十萬人,甘肅寧夏這七八萬兵正面對抗肯定不夠,塞牙縫都不夠。”

朱棣拄著長杆看向朱能和丘福。

“甘肅寧夏最關鍵的問題是城池堡壘不夠堅固,而非人不夠,鐵木真征蒙古那時候把城池都拆了,元朝沒修,咱大明西邊無戰事,也沒怎麽花大力氣修,其實若是足夠堅固,憑著河西走廊的一連串城池,就算帖木兒真打過來,都夠他們啃的了。”丘福分析道。

朱能微微頷首,緊接著說道:“帖木兒攻城有一套的,聽阿拉伯商人說過,奧斯曼的很多高大堅固的名城,都被帖木兒用火炮和火藥攻下來了。”

“這倒是個問題。”

朱棣點點頭,甘肅寧夏的城池和堡壘都太矮了,也不夠堅固,起不到什麽防禦的作用,那邊地廣人稀、道路崎嶇,運輸土木材料和築城都不方便,一時間倒也無法解決。

這時金忠忽然說道:“不過我們倒也沒必要因為一則西域的消息,就改變現在的計劃,不管帖木兒敢不敢來打大明,數十萬人遠征的準備工作,都得一年半載,而且從撒馬爾罕到關中,中間是極為漫長的沙漠戈壁,綿延足足八千裏,中間基本沒有多少部落或綠洲可供補給,即便有,能供養多少大軍也要打個問號,所以即便是帖木兒從現在開始下決心進攻大明,從準備到趕路,等他抵達大明邊界的時候,也要永樂三年年末到永樂四年的年初了。”

朱棣點點頭,最起碼從幾個親近大明的蒙古內附部落那裏可以得知,洪武三十五年,從撒馬爾罕返回的幾撥商隊還沒有發現帖木兒帝國有動兵的痕跡,帖木兒想要打大明就必須傾國而來,而這種規模的動員是瞞不住的,這個消息應該錯不了……就算退一萬步講,哪怕是最壞的情況出現了,真的是後幾個月大明在征安南的過程中,帖木兒的幾十萬大軍忽然出現在甘肅邊界,那其實也沒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