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馭龍

常州城篦箕巷的一處小小佛寺裏,院落內桃樹枝繁葉茂,正值春末夏初時節,一朵朵粉嫩的桃花飄落下來,遙遙望去,宛若仙女散花一般。

泥土的味道和隱隱約約的香氣氤氳,加上白墻灰瓦的明代徽式建築,仿佛構成了一副中國風的水墨丹青畫面,如詩一般滋潤著姜星火這個遊人的心靈。

姜星火坐在涼亭內品茗,突然眉梢一動,他聽到了輕微的腳步聲,而王斌並沒有示警。

“你回來了。”

來人非是旁人,正是慧空。

慧空雖然破了閉口禪,但還是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他把一封關於常州府情況的信交給了姜星火,什麽都沒說。

錦衣衛有錦衣衛的門路,姚廣孝自然也有自己的情報渠道。

王斌扶著刀看著國師,心裏卻暗暗想到,看來國師對錦衣衛也不放心……這些錦衣衛的坐樁,難保不跟地方官勾結。

待姜星火看完了第一封信,慧空又送上了第二封信,卻是姚廣孝跟他說的京中變法和新氣象的一些情況了,都很口語化。

“軍校裏,柳升研究火炮戰術的事情,頗受其他教官奚落,老一輩的軍官瞧不起火炮的作用,不過朱勇、張安世、徐景昌這幾個小子倒是對新式火炮戰術頗感興趣,帶著一批人,開始跟柳升研究了起來。”

“國子監裏,生員們對能飛上天的熱氣球,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紛紛按照《邸報》上公布的原理,私下結成小組,募集資金,試制熱氣球,有一些競爭較勁的氛圍,已經有幾個小組做出了熱氣球雛形。”

“士林裏,科學的格物致知之法,已經有了第一批擁護者,他們正在用這種方法,研究世間萬事萬物的矛盾,提出假設,進行論證,由於這種方法的可實證性,因此與信奉傳統程朱理學的儒生,爆發了大量的爭吵。”

“變法方面,總裁變法事務衙門的架子已經搭了起來,精幹官吏也在陸續補充,考成法指標的制定是目前衙門的主要工作,京中六部和各寺的考成法指標,已經定的差不多了,預計今年夏季就可以執行。”

“關於姜聖您特意囑咐的試飛員,人工降雨時,六個熱氣球裏三個成功落地,還有三個跳傘的試飛員,找到了兩個,另一個名為丁小洪不知所蹤,有人說他迫降到了長江附近,被江水沖走。”

“關於賑災糧,目前無需擔心,從四川和湖廣各地常平倉解運的糧食,已經陸續順江而下抵達南京,夏原吉正在做統籌,在抵達松江時,一定能準備好。”

“……”

林林總總,各項事務,姚廣孝的信算是給姜星火離開南京後,這段旅途期間發生的事情做了一個總結。

京中的一切,看起來都運行良好。

科學的種子已經埋下,隨著人工降雨的結束,就像是一場新思想的雨落在了人們的腦海裏,開始讓科學的種子生根發芽。

這個時代最先進的一批人,腦海中舊的思想枷鎖被打破,隨後新的思想自發地野蠻生長了起來。

在信中,姚廣孝隱晦地提醒了他,安南那邊傳來的消息很不好。

同時成國公朱能等將領,一直在上書請求出戰。

永樂帝已經提到了要國師加快進度,迅速趕往松江府平息民亂,以工代賑治理水患,不要在路上耽擱了。

這裏的意思就是,要快點把松江的棉紡織業搞起來,然後安南開打,打下來安南,瘋狂傾銷商品,反正沿著海岸線大規模運輸,當商品數量足夠多的時候,海路成本無限趨近於零。

“上壓力了。”

姜星火揉了揉額頭,提筆給姚廣孝寫了封回信,交代了對其他變法事項,譬如編寫《永樂大典》時重點加入荀子內容,曹國公即將回國,征日也就是明後年(永樂二年/三年)的事情,山東備倭軍的渡海作戰和登陸作戰訓練也不要拖延等等。

隨後,又給卓敬寫了封信,讓老頭加快對欽天監人員的培養和部分換血,這些人接下來大航海還有大用,無論是征安南還是征日本,都少不了他們的幫助。

寫完信,封好火漆,蓋上自己的印章,姜星火方才舒了口氣。

“國師似乎有些心煩,可是眼前常州府的事情?”

慧空接過信,開口有些費力地說道。

姜星火略有詫異地看了慧空一眼,這沉默寡言的和尚倒還真是第二次聽他開口說話。

“非是如此。”

姜星火打開折扇笑道:“常州府這點事,算的了什麽?不過是順手解決罷了。”

慧空說話越來越利索了,復又問道:“國師,小僧其實一直有一個疑惑。”

“且說。”姜星火擡眼道。

“常州府確實有可能有問題,但時間如此緊迫,民變耽誤不得,我們為什麽不直接去松江府?那裏民變鬧得最兇,洪災也最嚴重,賑災也很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