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真兇

水利設施荒廢這是個大問題,畢竟建文帝這四年只幹了一件事,被藩削。

而且朱允炆這小子被江南士紳都忽悠瘸了,江南士紳那德行,怎麽可能會對維護公共水利設施感興趣?

修橋補路,也就是修自家的,別人家的才沒人願意管呢,憑什麽讓我們出錢出力去做見不到好處的事情?

洪武時期也就罷了,朱元璋的屠刀太厲害,老朱又曉得水利設施對農業的重要性,所以一直督促著。

建文帝長於深宮,養於婦人之手,哪懂這些。

所以自然而然地,一聽到維護水利設施是勞民傷財的事情,建文帝也就不關心了。

朱棣以手扶額,用力地揉了揉眉心,方才擡頭道:“讓平江伯陳瑄帶著內河水師,去緊急疏浚一下洪武時期的支流航道,再從長江上遊的川蜀、荊襄等地調糧。”

平江伯陳瑄是幹水利的好手,內河水師又沒法去挖鳥糞或者跨海遠征,閑著也是閑著,趕緊動起來吧。

至於調糧,這時候陸路運輸太慢,而北面黃河水系沿線的布政使司,諸如河北河南山東,早都被打爛了,想要快速運糧,只能從長江中上遊天府之國的四川和魚米之鄉的湖廣想辦法了。

“還有什麽地方沒考慮到嗎?”

朱棣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如果沒有了,祈雨這件事,必須要提上日程了。

景清用他的匹夫一怒,援引王安石變法時鄭俠祈雨舊例,把降雨與否跟變法是否觸怒老天聯系在了一起。

這是變法當前遇到的最大阻礙,這個時代絕大部分人,還是信天人感應這一套的。

出師必須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件事,已經把朱棣和主張變法的眾人逼到了死角,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眼看三月就要來臨,不能繼續拖了。

殿中所有人的目光,就聚焦在了姜星火身上。

這些人裏,或許有人不相信人工降雨這件未曾驗證過的事情,但卻沒有人不相信姜星火的能力。

這是一次又一次驗證過的事情,姜先生,總是有辦法的。

坐在錦墩上的姜星火站起身來,只說道。

“陛下可發《祈雨詔》。”

朱棣看著神情中滿是自信的姜星火,不知怎地,也被感染了起來,仿佛祈雨成功就在眼前。

朱棣問道:“何日祈雨?”

姜星火的袖中,放著一份由卓敬與欽天監相關官員做出的祈雨時間表,幾個日子,已經被圈定好了。

“三月初九,東郊大祀壇。”

很快,一紙詔書內容像是長了翅膀一樣,飛遍了南京城。

“自春以來,未降甘澤。

從來但以過時無雨,始議祈禱,及至降灑,已似後時,今雖未旱,亦要沾洽。

朕遣國師,三月初九,東郊祀壇,精誠祈禱。”

隨著永樂帝《祈雨詔》的發出,對於百姓來說只存在於傳說中的國師姜星火,當眾登壇作法已成定局。

國師的祈雨能否成功,在整個南京城裏,從市井無賴到洗衣大娘,不同的圈子中,都已經成為了討論熱度最高的話題。

跟朱棣等人對姜星火抱有較大信任不同,這些吃瓜群眾,對於國師作法祈雨能否成功,並沒有抱有多少期望。

原因也很簡單,國師在封建迷信這塊,並沒有表現出足以讓人信服的道行來。

在大家的印象裏,謫仙人是什麽樣子?

那肯定得風姿卓然、仙氣逼人啊!

最起碼得會點能給大家夥展示一下不同的法術吧,就像是北宋國師,神宵派掌教林靈素那樣,怎麽也弄出兩手像模像樣的雷法。

國師,怎麽可能是個不會法術的凡夫俗子呢?

而且如果國師真的有向老天爺祈雨的本事,何至於還在傳聞中,一度淪為階下囚?

所以,按照市井小民們的觀點看來,所謂“世外高人”,無非就是自詡出來的騙子罷了。

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騙子和高人之間,其實也就是隔著一層窗戶紙。

只要你不能把它戳破,那麽他就是真正的高人;反之,就算是騙子,你也奈何不了他分毫,這種“騙子-高人二象性”的情況在這個時代尤其明顯。

《西遊記·車遲國大聖顯法》這個不知道是從誰那裏謄寫的話本流傳開來後,民間這種傾向於國師是個話本裏虎力大仙那樣三腳貓道修的觀點,開始變得愈發有市場了起來。

畢竟,隱喻誰不愛呢?

我們說的是話本裏的車遲國國師虎力大仙,我們可沒說是你大明國師姜星火哦。

……嗯,如果他們知道,這話本就是姜星火自己寫的,還不知道會作何表情。

當然,除了這種看熱鬧的樂子人,也不乏有冷靜分析,不太相信法術的吃瓜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