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帥才

“朕,打算兵分兩路,一路以主力由成國公朱能領兵,從廣西進入安南,另一路偏師則由久鎮雲南的西平侯沐晟領兵,從雲南進入安南。”

朱棣話音剛落,姜星火的反對就接踵而至,引得幾人有些驚詫。

“陛下萬萬不可令成國公領兵南征!”

“這……”

朱棣愣了一刹那,沒明白姜星火是什麽意思。

按理說,成國公朱能,是最適合率領明軍主力南征安南的人選。

為什麽呢?

除了剛剛還俗獲封“榮國公”的姚廣孝,靖難武勛,一共封了三個公爵,分別是已經戰死的英國公張玉(其子張輔目前為信安伯),就是還在世的淇國公丘福,以及成國公朱能。

帶兵打仗,也是排資論輩的,尤其是帶領的還是二十萬明軍主力。

榮國公姚廣孝六十七歲,又是文臣,還得主導變法,不可能讓他去帶兵征安南。

所以,看起來問題成了二選一,朱棣從淇國公丘福和成國公朱能裏面選一個。

但問題在於,安南那地方,氣候跟大明北方極為不同,有煙瘴、叢林等等。

淇國公丘福今年也已是花甲之年了,讓這位老將再帶兵去征安南,一個水土不服,那可就將星隕落了。

故此,排資論輩再加上用減法篩選下來,最後其實就是一個答案。

如今跟大明戰神曹國公李景隆同齡,三十三歲正在當打之年的成國公朱能。

朱能,資歷足夠,世襲的燕山中護衛副千戶,朱棣的鐵杆心腹,早年就追隨朱棣北征大漠,收降了北元太尉乃兒不花;起兵靖難的時候,更是與張玉一道率兵誅殺北平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奪取北平九門;此後真定、鄭村壩、白溝河、東昌、夾河、靈璧、渡江……幾乎打滿了靖難全場。

至於能力,朱能更是燕軍中數一數二的將領,也是朱棣能給予信任獨當一面的帥才。

朱棣如果要選擇把明軍主力交到誰的手上,那只可能是成國公朱能,不會是其他人。

如果放著朱能不能,用其他能力、資歷、威望不如他的侯爵,朱能會怎麽想?朱棣又真的放心嗎?

再怎麽說,征安南也是名副其實的滅國之戰,雖然是以雷霆萬鈞之勢,用獅子搏兔的態度去對待,但這畢竟關系到二十萬明軍主力。

甚至不誇張的說,這就是朱棣的命根子。

所以,朱棣想了半天也沒想明白,為什麽姜星火會反對由成國公朱能帶兵征安南。

“姜先生為何這麽說?俺覺得成國公挺合適的啊?”朱高煦也在旁邊問道。

但接下來,姜星火就給了他們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一個足以解惑的理由。

“在我之前看到的未來裏,成國公朱能領軍南征,還沒有到安南,就因為水土不服,在廣西龍州病逝了。”

姜星火補充道:“而大明征伐安南的過程,非常順利,胡季牦篡國,如同王莽建新朝一樣,弄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改革,雄心勃勃但卻激起了民怨,大明天兵一到,安南守軍望風而逃……所以,征安南的大軍是否是由成國公這樣的名將統帥,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只要是陛下信得過的將領,都能完成這個任務。”

顯然,雖然對姜星火開天眼的能力有相當的信任,但朱棣在這種重大抉擇上,肯定不可能完全靠姜星火的一面之詞來做決定。

見朱棣還有些將信將疑,姜星火幹脆說道。

“姜某個人猜測,水土不服,恐怕只是外因,如果說內因,那麽成國公連年征戰,身體和精神,恐怕都已經極度疲憊了……如今從北方到南方居住,也應該是有些不適應的,只是都被遮掩了起來,沒人看得出來,陛下不妨親自探望一番,若是確實有些端倪,換個將軍就是了,大明還缺能領兵的將才嗎?”

說到這裏,朱棣卻不由地想起來,今天晚上,本該是大宴勛臣,但成國公朱能,確實跟他請了病假,理由是偶感風寒。

這不由地讓朱棣擔心了起來。

朱能是他最看重的壯年將領,畢竟丘福已經是廉頗老矣了,雖然還有能力繼續上戰場,但如果不是沒得選,朱棣不會再折騰丘福了。

事實上,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裏,如果不是朱能征安南途中病逝,那麽在永樂七年第一次北征漠北的領軍之人,絕不會是已經六十七歲的老將丘福,而如果不是丘福昏了頭導致全軍覆沒,朱棣也不至於無帥可用,禦駕親征漠北。

所以,這其實是一個連鎖反應的關系。

比朱棣年紀還小的多的朱能不死,朱棣很多時候,都不用親征。

不過姜星火確實有一句話紮心了。

大明還缺能領兵的將才嗎?

大明不缺將才,缺帥才,或者嚴格一點說,缺朱棣信得過的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