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求您當國師吧

松江府,是江南士紳力量最為強大的地方,同時也是人地矛盾最為尖銳的地方。

自耕農、佃農們在宗族的陰影籠罩下生活,棄嬰隨處可見,雖然經過攤役入畝的推廣,農人的困境有所紓解,但問題依舊嚴重。

而輕工業,尤其是要率先發展的紡織業,可以容納大量的人口,並且創造巨大的貿易利差,這就相當於從江南士紳手裏,搶走了一大批人。

在江南士紳力量最強大的地方,推動絕對觸動其利益的變革,這種阻力可想而知。

但姜星火的選擇,卻非常地對朱棣的胃口。

朱棣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用刀把子幫頭鐵的人正正骨。

“那姜先生認為,在北直隸,應該以哪個地方為試點,發展重工業呢?”

“天津衛。”

姜星火給出了他心目中最好的答案。

之前已經說過,天津衛是山西的煤與遼東的鐵,經由水路交通,都可以抵達的中間節點。

而且在這裏進行重工業建設,不僅煤鐵資源運輸便利,還可以將重工業制品快速運輸到大明的各個港口。

同時,從安全角度上考慮。

遼東和膠東形成的渤海灣兩翼,如同兩個巨大的螃蟹鉗子一般,護衛著未來的重工業區的安全,金州和登州,都是明朝的水師基地,目前膠東半島的登州水師力量強一些,遼東半島的金州弱一些。

而說回天津衛,本身也是優良港口,既可以停靠艦隊,還可以建設大型永備炮台進行防衛。

“朕覺得,選擇松江府和天津衛,作為南北直隸這兩塊大的試驗田裏的小試點,選的很好,正好讓兩位皇子,也能有所側重。”朱棣微微頷首道。

當然,在朱棣的規劃裏,進行輕重工業的試點,還是稍後要進行的事情。

現在朱棣只是向姜星火問清楚,大明如果搞工業化,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免得大明走上歧路。

有姜星火這位能看透未來的謫仙人存在,朱棣對於是否能順利革新大明,已經沒有了太多的疑慮。

而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則是接下來能稱作重頭戲的幾件事。

朱棣的話語中,罕見地帶上了一絲躊躇。

“關於工業化,朕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要問。”

“陛下請講。”

姜星火看著朱棣,隱約猜到了他要問什麽。

這大約就是皇帝最為關心的問題了。

果然,朱棣重復了剛才聽課時,沒有聽到的問題。

隨著姜星火給他展示了講義上的四個圈後,朱棣開始了漫長的思考。

“工業化,培育出了大量的手工業從業者後,是否會……”

沒待朱棣說完,姜星火就幹脆答道。

“我很清楚陛下的顧慮,但是陛下要知道,組織管理的方式,同樣是與時俱進的,既然在工業區,未來的大明可以組織十萬人、數十萬人進行工業生產,那麽一旦與其他國家開始了全面戰爭,同樣也可以做到上述這一點,只不過是地點改變成了戰場。”

“那麽……”

“工業比手工業相比,人投入的精力和技巧都不再是決定性因素,人本身,也不再是。”

朱棣的眼前,仿佛跟當日的夏原吉一樣,出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只不過,當日的夏原吉,所模擬出的世界,是一個個數字。

而朱棣,則是看到了一個個微小的機械部件,組成了一個巨大無比的機器。

部件不能脫離機器運轉,所以他無需擔憂。

而工業區的先導探索,同樣會為他探索出新的管理模式,在某種意義上,未來的工場與大明,在本質上並無二致。

顯然,姜星火說謊了,99%的真話與1%的謊言。

但朱棣並沒有辨別出,隱藏在美好圖景下的1%謊言。

朱棣左思右想之後,終於放下心來,既然開展工業化不會對他的皇權造成威脅,又可以極大地增強大明的國力,幫助他成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千古一帝,那麽為什麽不去做呢?

“新式的軍隊,也就是裝備了胸甲、火銃、刺刀的步兵,朕打算在南直隸,先組建一支試驗性的部隊,來進行驗證。”

朱棣沉吟道:“不知姜先生,可否願意為這支部隊,提供一些指導?”

剛才姜星火不說話裝高手,給了朱棣一個錯誤的信號。

那就是姜星火依舊是無所不知的。

那麽,姜星火想來對於新式軍隊的建設,也一定是有一些心得的吧?

如果能有姜星火給予指導,想來新式部隊的建設,會變得順利很多。

當然,對於軍權這種命根子級別的重要事情,朱棣還是看的很緊的,他依舊對姜星火有所防備,只是讓姜星火指導,而非直接管理這支新式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