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墻塌

樹下的師徒,還不知道待會兒他們就要被朱棣的閃亮登場所震驚,依舊在進行著結尾的談話。

“為什麽火炮可以用鋼鑄造?就算用機器可以達到這一點,可是煉鋼的原料不變,那樣造出來的火炮,豈不是個個都是天價?”

朱高煦還是感到迷惑不解,這便是說,雖然明軍在洪武朝,就開始嘗試過用鋼鑄造大炮,但這種嘗試並不成功。

當時的技術采用的是炒煉鐵水,使鐵的含碳量降低,隨後將鐵炮的炮模放入窯中燒燜,讓鑄鐵脫碳成鋼。

可這種辦法太過麻煩,而且成本太過高昂,所以造出來以後,五軍都督府的老爺們一合計,幹脆算了吧!

以後明軍就再也沒有嘗試過,等到了靖難之役開打的時候,由於這個時代的火炮太過沉重,所以都是城防炮而不是野戰炮,而北方恰恰城池大多被毀,所以並沒有排上太多的用場。

因此,在朱高煦的認知裏,火炮都是用銅和石頭做的,鋼做的聽起來不錯,可以大明少得可憐的鋼產量,都拿來造動輒上千斤的大炮,恐怕還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且也太貴了。

“所以說啊,你不能拿農業時代的思維去看待工業時代的造物。”

姜星火笑道:“農業時代的生產是看天吃飯,老天爺說今年不下雨,那就是不下雨,人除了能修建水利工程儲水,沒有其他辦法。但工業時代不同,工業制成品跟糧食不一樣,輸入原材料,經過手工和機器制作,產出制成品,人能掌控這裏面的每一個步驟,外界的幹擾因素是很少的。”

“同樣這個道理放在軍事用品的生產上也一樣,機床,也就是制造機器的機器……你先別問先有雞後有蛋的問題,總之,機床的精度提高,會帶動機器的進步,譬如蒸汽機能提高挖煤效率,進而提高冶鐵能力,再造出更好的機床,到了哪個時候,機床制造出來的鑄炮模具一定是比現在明軍鑄炮的模具精巧的多得多。”

事實上,姜星火有一點沒有講,那就是在他前世的歷史上,直到1856年,亨利·貝氏麥發明貝氏麥轉爐煉鋼法後,用氧氣取代空氣在轉爐內煉鋼,以消除貝氏麥轉爐法的缺點之一,即鋼中具有較高的氮、磷含量,鋼材生產成本才降低到足以大量的生產並被使用。

但這一點講起來太麻煩,姜星火只是為了通過朱高煦最感興趣的“軍事”方面的工業進步,來讓他理解工業國時代的制造力,與農業國到底是有著何等差異。

朱高煦若有所思,隨後問道:“姜先生說火炮以後能用鋼鑄造,體積能縮小,那麽這樣說來,火銃(火槍)也可以縮小?”

姜星火怔了怔,沒想到朱高煦在軍事上竟然這麽敏銳,他點頭答道。

“當然如此。”

……

時間往前撥回一點點。

“攔著朕幹嘛?”

朱棣臉色慍怒地看著掛在他胳膊上的好大兒。

“父皇冷靜!”朱高熾也不解釋,只是抱著朱棣不讓他推墻。

朱棣此時卻是越想越氣!

工業化這些,朱棣也就是聽個新鮮,為了推行變革強迫自己去了解。

但是軍事工業不一樣啊!

這關乎到了朱棣最在乎的軍隊戰鬥力問題。

已經聽到了最關鍵的時候,這時候沒音了,這不比憋著還難受?

而就在朱棣那雙有力的大手,又按到了墻上的時候。

自家傻兒子的聲音又傳了過來,朱棣剛要發力的手停了下來,眉頭緊皺。

“火銃,也可以縮小?”

作為當世第一名將,朱棣很清楚,火器在戰場是有點作用的。

因為從白溝河之戰開始,朱棣就被如同一大群蚊子一樣的火器折磨的不輕,淮西二十四將之一的開國勛貴郭英,就用從沐英那裏學到的“三段擊”戰術再加上“一窩蜂”火矢,讓朱棣的騎兵突襲失敗;而東昌、夾河兩戰,盛庸也是用了車陣配合火器,連續遲滯朱棣的攻勢。

所以朱棣也開始研究火器的作用,早就有組建以車兵、火器兵、弓弩兵、輕重步兵結合的“神機營”,用來配合主力騎兵部隊作戰的打算。

此時姜星火的話語,無疑是讓朱棣更有信心了。

但姜星火接下來的話語,卻讓朱棣有些不悅了起來。

姜星火的聲音傳了過來:“火銃不僅可以縮小,而且火銃與火炮以及我剛剛提到的鐵甲車一起,在未來一定會成為陸地戰爭的主力,現在傳統的弓兵、騎兵等等,都將走向消亡。”

朱棣蹙眉輕聲道:

“不知兵的一派胡言!”

“騎兵為王”的軍事理念,早就隨著一場又一次的殘酷戰役的榮耀得勝,融入了這位當世第一名將的靈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