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畫餅大師朱棣

朱棣此言一出,朱高熾和朱高煦,頓時難以遏制地緊張了起來。

這是父皇第一次,在他們面前,公開地談論起隱約涉及“立儲”的這個話題。

隨著朱高煦出獄時間的臨近,他在軍界的好戰友們,譬如什麽淇國公丘福、成國公朱能、永春侯駙馬都尉王寧、武安侯鄭亨、城陽侯張武、同安侯火裏火真……總之,除了顧成和張輔,有名有姓的靖難功臣,基本都上書建議皇帝早日立二皇子為儲君了。

面對如此一致地支持朱高煦的呼聲,朱棣的頭也很大,雖然敲打了一番,暫時壓制了下去,但是朱棣很清楚,堵不如疏。

靖難四年,朱高煦無數次地帶頭冒死沖鋒,早已成了燕軍精神上無形的大纛。

朱高煦在燕軍中,上到將領下到士卒,對這位當世第一猛將都很服氣,燕軍又是朱棣登上皇位的基本盤,朱棣不能不慎重考慮這一點。

“若是老二沒有立下這麽多功勞就好了……”

朱棣感受著身後二兒子有些粗重的呼吸,心頭默默地想道。

如果老二不是這麽猛,本就是燕王世子的大兒子朱高熾,將毫無疑問地成為儲君。

兒子們都是嫡子,但畢竟立長不立幼,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

可偏偏老二立的功勞太大,朱棣賞無可賞。

而在四年的並肩作戰中,父子二人亦是於千軍萬馬間無數次舍命搏殺,不知道有多少次,都是朱高煦不顧一切地遮護著父親,亦或是拼命完成父親交代給他的任務。

人心都是肉長的,朱棣與朱高煦既是父子又是戰友,朱棣很難不向更酷肖自己的二兒子偏心一些。

正是因為現實因素(燕軍支持)和心理因素(朱棣偏心),所以朱棣才給了法理上站不住腳的二兒子一次非正式爭儲的機會。

當然,也是要用朱高煦好好替自己辦事。

嗯,最終解釋權歸朱棣所有!

雖然朱棣並沒有明說,讓兩個皇子主政南北直隸兩塊試驗田的更化變法,到底是不是在挑選他所鐘意的儲君。

就如同那句“世子多疾,汝當勉勵之”一樣。

反正畫餅高手朱棣一貫是這樣給兒子們畫大餅的。

至少在口頭上,兩個皇子主政南北直隸推行更化變法期間所取得的成績,與是否會成為朱棣所選擇的儲君之間,並沒有任何必然聯系。

可朱高熾和朱高煦也沒辦法啊!

畫的大餅就擺在眼前,雖然說最終解釋權在朱棣手裏。

朱棣既可以說這是真的,也可以說這是假的,可是誰能當假的來對待?誰敢當假的對待?

你當成假的,覺得父皇在忽悠人,所以不好好幹活,不認真推行更化變法。

可最後父皇若說這真的,他就是在考察兩個兒子的治國水平來決定儲君人選,那這儲君大位不就便宜別人了?

所以,哪怕明知道父皇是在畫餅,朱高熾和朱高煦也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認真對待。

朱棣看著兩個兒子的反應,滿意地笑了。

秉持著“好用就往死裏用”的原則,朱棣繼續說道。

“如今正是大明百廢待興之時,所以南北直隸這兩塊試驗田的更化變法,當然要推行下去,但其他方面,譬如人口、糧產、經濟、文教……也是不能忽視的。”

聽罷,朱高熾和朱高煦不由地心中暗暗叫苦。

若單單是推行更化變法倒也罷了,雖然事情繁瑣且措施眾多,但歸根到底,一件事一件事地辦,在南北兩個直隸裏推行,只是幾個府裏需要辦的事情而已,總是顧得過來的。

可若是連人口、糧產、經濟、文教這些都要抓,那治政的工作量可就不止翻一倍了。

說的誇張些,即便是有一套班子輔助,到時候每天有沒有時間睡覺都不好說。

畢竟尋常的布政使可以摸魚,可是兩個皇子為了自己的皇位必然不能摸魚啊!

“父皇,兒臣有一事不明。”

朱高熾猶豫了刹那,開口問道:“若是更化變法措施的推進情況,尚且有個確切的衡量標準,可是人口、糧產、經濟、文教,若是真的為了發展而發展,豈不是會出現各種亂象?”

朱高熾沒有點透,但在場的人都明白了他想說的是什麽意思。

譬如人口,如果人口這個指標成了兩個皇子爭儲的指標之一,那麽手段糙一點,會直接從其他地區搶人,手段潤一點,則是以利誘之,誘使邊境上的其他布政使司的居民過來。

這種手段,在唐代楊炎兩稅法更化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為了引誘“客戶”到自己的轄區,從而增加政績,唐代的各地官員紛紛推出了各種移民優惠政策,以一些蠅頭小利,誘惑老百姓移民到自己的轄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