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朱棣入獄

詔獄,倒數第二節課講課之日。

“所謂桃花源,不過是苟活的理想鄉,可惜終於沒人能實現,倒是詔獄反倒不妨稱得上是一個小小的桃花源。”

姜星火站在監牢裏揚聲言語,大約是引用了幾分迅哥兒的腔調。

“每日兩餐,不慮凍餒;起居有定,不會傷生;構造堅固,不會倒塌;禁卒管著,不會犯罪……這詔獄住在裏面,何等安全,真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缺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相處,鄭和對於姜星火時不時地發表奇奇怪怪的言論,已經徹底免疫了。

有的時候,鄭和根本無法辨別清楚,姜星火的言論到底是在諷刺、陰陽怪氣、感慨時事、借古喻今還是都兼而有之。

不過鄭和今天顯然沒有心情,再認真辨別姜星火話語裏潛藏的意圖了。

原因很簡單。

——朱棣要來了!

雖然鄭和看不見隔壁監區到底都發生了什麽,但是鄭和很確信,至高無上的大明皇帝陛下,此時此刻應該已經駕臨了他忠誠的詔獄。

這倒數第二節課,皇帝肯定是要來親自入獄聽的,而不是隔著一面時好時壞的竊聽擴音墻。

事實上,經過紀綱冷汗直冒的診斷,那面陶瓷裂隙與日俱增的墻壁,已然上了錦衣衛的重點重建工程項目的清單裏。

但是能不能重建好,什麽時候能重建好,可就沒人能說得清了。

鄭和沒有心情搭理姜星火,卓老頭卻很有心情。

吃得好,睡得好,生活又有了新的判頭,啊不,盼頭,卓老頭非常樂意有人跟自己多說點話。

而之所以大上午的,明明外面都日上三竿了,在詔獄監牢裏大家還是選擇躺平昏睡,主要是因為在詔獄中,可以說是實在無事可做。

其實詔獄中不乏儒生和官員,而在這裏沒人搞獄中吟詩作賦彰顯氣節那套,倒不是不想讓大家看看自己的文人風骨。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詔獄是不管午飯的,早晚就給兩頓湯水,只要活動言語多了就沒力氣。

這當然也是監獄的慣常管理手段,給囚徒吃的太飽有力氣越獄了怎麽辦?何必給自己添麻煩呢。

當然了,對於文人來說,逼格是第一制造力。

從前還是有人想樹立一下自己的逼格的,但可惜。

第二個原因就是,詔獄裏是有真大佬的。

比如動不動就跟姜星火來一句“蹲在你隔壁的,是洪武二十一年太祖高皇帝親點榜眼、戶部右侍郎、大明著名才子、一代儒學宗師”的那位卓敬卓老頭。

人家卓老頭可是被永樂大帝親口說“國家養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的人物,這種人都沒吟詩作賦,尋常儒生哪敢開口?

再加上詔獄裏空氣混濁,呆久了自然就犯困了,所以昏睡度日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卓敬幹脆接茬道:“那姜小友不妨說說,既然這詔獄都是桃花源、理想鄉了,那作為代價,犧牲一下自由也未嘗不可吧?”

“漏漏漏!”

姜星火搖了搖頭,只是繼續引用迅哥兒的話道:“古訓所教的就是這樣的生活法,教人不要動。不動,失錯當然就較少了,但不活的巖石泥沙,失錯不是更少麽?我以為人為向上,即發展起見,應該活動,活動而有若幹失錯,也不要緊。惟獨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盤失錯的。因為他掛了生活的招牌,其實卻引人到死路上去!”

“姜小友到底在諷刺誰?”卓敬反而一時拿捏不定。

姜星火說的是詔獄裏的囚徒,但是卓敬百分之百確信,姜星火想說的,絕對不是詔獄裏的囚徒。

姜星火一臉無辜:“我沒有諷刺誰啊!你別冤枉好人。”

卓敬皺了皺眉,看著姜星火那邊墨跡未幹的紙張,總覺得姜星火確實意有所指。

就在此時。

“出來。”

獄卒帶著木枷把一名面生的囚徒帶走,不知道是去審訊還是拷打,這點小事並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等這名囚徒被帶到刑室,卸下了木枷,方才從容參拜。

“指揮使大人!”

只見當面之人,身穿盤領右衽纻絲緋袍,以金荔枝腰帶束腰,儼然是朝廷三品大員的模樣。

此人非是旁人,正是紀綱。

顯貴不能耀目於人前,便如錦衣夜行一般,紀綱當然不是這種人,所以他選擇直接穿公服。

紀綱端坐在太師椅上,手捧著茶,輕輕抿了一口後說道。

“起來吧,讓你扮囚徒也是辛苦了。”

鄭和入獄之前要求紀綱不要探望、不要特殊照顧雲雲,紀綱自然只是表面答應。

暗地裏卻是派了錦衣衛假裝成囚徒,隨後一步潛入詔獄,暗中觀察鄭和和姜星火、卓敬等人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