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對日本地緣均勢的五條策略

姜星火甫一聽到“日本”這兩個字。

再結合朱高煦有些閃爍的眼神。

已經知道了朱高煦真實身份的他,便曉得之前石見銀山和佐渡金山的事情,恐怕已經傳到了大明帝國高層的耳朵裏。

或許,如果朱棣比較有執行力的話,此時已經派遣使者前往日本查看了。

等等等等……

使者?

過往的記憶開始在姜星火的腦海裏浮現。

李景隆這小子,不會騙我說去琉球,實際上去的是日本吧?

這麽一想,很多過去未曾在意的細節,瞬間連在了一起。

想到出發前李景隆如喪考妣的樣子,姜星火不由地尷尬的雙手交叉,搓了搓手指。

如果自己不提日本金山銀山這茬,按照歷史線的原有發展,李景隆應該是沒有出使外國這回事的,所以大概率是真的去日本了。

不過還好,此時是老狐狸足利義滿當政,因為覬覦勘合貿易的緣故,對大明的態度很友好,應該沒什麽生命危險。

不過此時的日本,好像確實也很適合拿來舉例。

畢竟地緣廟堂這種東西,總得舉點學生能有認知的國家做例子,否則的話,自己拿帶英舉例子人家也聽不懂不是?

雖然姜星火選修的日本史學的不是很好,但也依稀記得,日本的戰國時代開啟,是從著名的東西軍應仁之亂開始的。

而應仁之亂,距離眼下的時間,也就是六十多年後的樣子。

換句話說,剛剛結束了南北朝對峙的日本,其實早就為東西軍之亂埋下了動亂的禍根。

那麽如果自己按照地緣均勢學說,是否可以提前點燃日本動亂的導火索,把日本這個各階層矛盾深刻,只是被強勢的足利義滿暫時壓制下去的火藥桶,重新點燃呢?

姜星火刹那思索,便覺得,有可能!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讓日本提前六十多年進入戰國時代,姜星火就感覺,自己好像功德無量了。

畢竟,如果按照單極管的推導,猴子不結束日本的戰國時代就不可能入侵李氏朝鮮,沒有這档子事萬歷就不會抗倭援朝,不抗倭援朝大明的遼東邊軍就不會元氣大傷,遼東邊軍不元氣大傷野豬皮就不能趁勢而起,那也就……

總之,哪怕不來這套單極管理論,能挑動日本內戰,也委實是給華夏減少了不少麻煩。

就在朱高煦頗有些忐忑不安的時候,姜星火終於開口了。

“日本嘛,是個不錯的舉例對象。”

“你們對日本國內的廟堂局勢有了解嗎?”

鄭和雖然也見過間諜從日本傳回來的情報,但是此時他的角色是盜匪,自然不好說自己有那般見識,於是看向了朱高煦。

朱高煦全然不知,不過問題是他提的,也只好趕鴨子上架。

“略有耳聞,略有。”

姜星火笑道:“嗯,無妨,簡單說說。”

“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按照地緣均勢學說,一條一條地往日本上面套,看看都有哪些適合當下的日本。”

“第一條,分而治之。”

“首先來說此時的日本,本就有分而治之的基礎,為什麽?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日本剛剛結束了他們的南北朝時代,跟我們華夏的隋朝統一有些類似,便是地方上依舊有著根深蒂固的各種勢力矛盾。”

說到這裏,朱高煦倒是略微明白了過來。

鄭和亦是接話道:“那便是說,就像是北周滅了北齊,而繼承自北周的隋朝滅了南陳一般,雖然國滅,但是由於長時間的戰亂,和文化、習俗上的差異,導致看起來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可內部分裂的種子早就種下了,或者說從來都沒有彌合過。”

朱高煦撚須道:“俺聽說書先生的平話,隋末英雄的故事,便是關隴門閥得了勢,大力打壓原本北齊、南陳的貴族,歷代在河北江南當宰相的世家,到了隋朝的時候連當個小官都做不得……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三征高句麗,更是耗盡了北齊、南陳故地的民力物力,所以土崩瓦解之勢早已有之。”

“正是如此。”

姜星火繼續道:“而且,不光是之前南朝與北朝的勢力有矛盾,如果把日本三島(北海道尚未開發)看做一個整體,那麽西部與東部之間,在很多問題上的矛盾也非常深刻,就比如他們對大明的態度,就截然不同”

“這是為何?”

“因為東部跟西部的具體情況不一樣,西部靠近大明和朝鮮、琉球,他們更希望能做生意,西部的大名,譬如松浦氏、大友氏、大內氏、河野氏等等,如果用分而治之的辦法,那麽他們都是可以拉攏的對象,因為他們深切地知道大明的強大與海洋貿易的巨額利潤。”

“至於日本東部,上杉氏、小笠原氏、北條氏、武田氏,他們對大明知之甚少,或者說他們更樂於從日本農民身上獲取財富,而不是開展海洋貿易,而且他們的自治性比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