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不想去日本的李景隆

迎著東方的朝陽,大明帝國京師的官員們集體徒步出動。

朱棣一個人走在最前面,他穿了件繡有日月星辰山龍等物的玄衣黃袍,頭戴十二旒通天冠,腰間系著玉帶。

與平常燕居常服的打扮不同,此時的朱棣,周身仿佛有無形的帝王威嚴,就連那些跟在後面手持各種物品的太監,也不由自主地遠離了幾分。

大祀壇,建於正陽門外,鐘山之陽。

圜丘大祀壇是雙層結構,第二層方圓七丈,高八尺一寸,第二層通往第一層有四條階梯,每個階梯都是九階台階。

第一層,則是在中間方圓七丈的基礎上,額外拓展了五丈,同時無論是磚石還是闌幹,都用黃色琉璃建造而成。

好在今天的天氣並不算炎熱,迎著朝陽反而有些微醺的暖意。

但即便如此,從皇城的洪武門到南京城的正陽門,繼而來到大祀壇的短短幾裏路程上,依舊有年老體衰或是身體虛弱的官員掉了隊,不得已被收攏起來休息。

等隊伍艱難捱到了正南的大祀門,此時隊形已經散亂的不成樣子了,官員們再也沒有了平常頤指氣使的官威,或是腆著肚子或者扶著膝蓋,一個個氣喘籲籲累的不成樣子。

朱棣難得地對百官表現出了人文關懷。

“陛下旨意,五品以上官員可至步廊休息,整理衣冠,準備參加祭祀。”

大祀門有三道石門,分別是中神道、左禦道、右王道,而步廊則是直接通往大祀殿的兩廡,因此,穿過了大祀門後,五品以上的中老年人,就紛紛坐在了步廊的直條座上不願意起來。

緊接著,第二道聖旨就傳了下來。

“陛下體恤諸公辛苦,特命每人準備酸梅湯一碗。”

顯然,這也是道衍計劃的一部分。

先以夏原吉為靶子,讓百官羞愧,繼而宣布消息引發震動,隨後便是長途跋涉,讓這些帝國的廟堂精英們在路途和烈日下變得疲憊不堪,繼而喪失思考能力。

而這碗酸梅湯,便是給的一點小甜頭。

老PUA大師了。

洪武二十一年的時候,大祀壇後面增修了壇壝,外壝東南鑿了二十多個半地下的池子,冬月裏鑿冰,蓋上茅草等物起來,以供夏秋祭祀之用。

如今就派上了用場,隨著宮人們的忙碌,一碗碗帶著冰塊的酸梅湯,就發到了官員們的手中。

諸公閑了下來,終於有心思琢磨一下今天的事情,而有心人,自然琢磨出了不對的味道。

今天的一切,似乎……太像是彩排好的劇本了。

就像是唱元曲的戲子挨個粉墨登場一般,起承轉折都在皇帝這個戲班子主人的掌控之中。

“李尚書。”

一名主事,勉力湊到禮部尚書李至剛的身前。

“怎麽了?”李至剛壓下想要打嗝的欲望,出聲問道。

“今日祭祀的是什麽仙人?”

這位主事問的話,不是毫無緣由的。

按大明的制度,凡是祭祀制度,都是領於太常寺而屬於禮部,以圜丘、方澤、宗廟、社稷、朝日、夕月、先農為大祀,太歲、星辰、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山川、歷代帝王、先師、旗纛、司中、司命、司民、司祿、壽星為中祀,諸神為小祀。

在這些祭祀中,需要皇帝親自祭祀的,無非就是天地、宗廟、社稷、山川,若國有大事,則或親自祭祀或命官祭告,至於所謂的中祀小祀,則都是遣官致祭。

而今天,既然說是祭祀仙人,可似乎哪樣都不靠?

“本官也不清楚。”李至剛搖了搖頭,“陛下只讓按大祀的禮節準備,其余的一概未曾告知。”

周圍官員疲憊至極,端著酸梅湯便已是天大的幸福,壓根就無暇再想這些了。

皇帝愛祭祀哪個就祭祀哪個,先讓我歇會兒再說。

百官稍歇,還沒有恢復多少體力,便被告知準備參加祭祀。

當朱棣來到大祀壇的廣場的時候,這裏已經聚集了密密麻麻的文武群臣,朱棣看了一眼周圍的環境,滿意地點了點頭。

此時的大祀殿前廣場十分空曠,除了民間所謂的“禦林軍”,也就是錦衣衛、金吾衛、忠義衛,便只剩下文武百官以及一些負責輔助事宜的宦官。

朱棣緩步來到第二層台階前,居高臨下地俯視眾生。

“朕今日召集諸卿過來祭祀,便是要向降下仙方的仙人祈佑!”

他頓了頓道:“如此,方可在仙人的見證下,驗證仙丹的效果。”

眾臣聽得朱棣的話語,皆是暗暗在心裏翻了個大大的白眼,但臉上卻依舊表現出一副恭敬的模樣。

鬼神之說,都是用來愚民的,大臣裏面信這一套的,也不是沒有,但是數量沒那麽多。

一尊白玉雕像被揭開罩在上面的絲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