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竺、呂宋很近啊!

聽著李景隆略微念了念其中的幾種組合方式。

朱高熾問道:“夏尚書,照姜先生所言,此法真能有這般效果?”

“若是真的直接列出了最合適的組合,那麽確實有可能出現這種效果……因為大明的國土過於廣袤,不同地方的農作物不同,水熱條件也不同,如果沒有合適的組合方式,自己一個一個摸索,那麽花費的時間就太長了,代價也太大了。”夏原吉沉聲回答。

朱高熾近來一直時不時有些皺緊的眉頭,終於放松了下來。

同時,朱高熾說道:“如此一來真是太好了,可以與化肥一起,對百官乃至天下,宣稱此乃天賜仙方,若能在大明逐步地推廣輪作,大明的各種農作物產量絕對會增加三成以上!甚至有望達到四成以上!”

夏原吉也深吸了一口氣,壓抑著內心的激蕩說道:“殿下,臣贊同您的策略,如果此法真的可行,我們大明,將迎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增產。”

朱高熾想的更多,或者說點破了夏原吉不敢說的事情。

“而隨著百姓切實地看到了仙方和仙丹帶來的農作物增產,就必然會對父皇得到仙人認可,繼而降下祥瑞的說法深信不疑!”

“到了那時候,哪怕還心念建文帝的某些士紳再怎麽不願意,民心歸附父皇也就是大勢所趨了!”

夏原吉連忙說道:“殿下所言極是,正是如此。”

事實上,夏原吉這種處於帝國高層的頂級官僚,已經清晰地意識到,新皇帝的權威正在逐步攀升。

這種權威,除了橫掃天下的至強武力之外,還包括了民心的歸附。

最明顯的就是,伴隨著攤役入畝在江南地區的深入開展,鄉間那些聽著讓人氣憤的陰陽怪氣童謠,不自覺地就消失了。

讓小孩閉嘴的當然不止是刀槍,而是隨著徭役的取消,老百姓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以前很多農人自願去當佃農,無非就是恐懼徭役,可如今沒了徭役,他們還怕什麽呢?

因此,哪怕鄉土間的話語權依舊掌握在士紳階層手裏,哪怕各種文人的雅集、聚會,還是之前建文朝的主流論調。

但小孩們原先唱的童謠卻消失了,反而漸漸萌生了一些歌頌攤役入畝善政的童謠。

而夏原吉相信,攤役入畝過後,如果皇帝能把姜師的化肥仙丹和輪作仙方拿出來,那麽新皇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必然會得到極大的改觀,威望也會極大地提升。

刀槍無法征服人心,但給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實惠卻可以,這便是畏德不畏威的道理。

到了那時候,做下了如此之大的功德,甚至可以說是活人無數,作為降下化肥仙丹和輪作仙方的姜師,他的雕像恐怕也會遍布大明的每一處角落,接受受他恩惠的百姓的敬仰。

這樣一尊雕像矗立在那裏,不僅是對姜星火為大明百姓所作貢獻的嘉獎,同時恐怕也是大皇子想為這位先生做的微不足道的事情。

夏原吉思及此節,臉上也是浮起了難掩的激動神色。

“夏尚書,剛來的時候聽你說除了土培的芽苗菜,薺菜、小油菜、油麥菜、莧菜、青蒜這些,化肥也顯示出了明顯的效果?”朱高熾忽然問道。

夏原吉怔了怔,不是問過了嗎?不過他也沒表現出什麽,直接回答道。

“回殿下,確實如此。”

朱高熾沉吟幾息,問道:“那如果當眾在百官面前表演,夏尚書覺得有信心獲得同樣的成功嗎?”

朱高熾的擔憂並不是沒有緣由的。

因為這次化肥仙丹的當眾演示,雖然他跟夏原吉初步商議過後定下了方案,隨後呈報了給了遠在幾百裏外的江南的朱棣。

嗯,朱棣這個時候正借著周縉那顆“建文余孽”的頭顱,在江南高高舉起了屠刀,殺得腥風血雨呢。

私藏兵甲、編練私軍,聚眾意圖謀反。

這種人,怎麽會沒有同黨呢?

雖然大明征北大將軍很大概率會同意大明攝皇帝所提出的方案,但朱高熾還是不敢掉以輕心。

畢竟,化肥仙丹人前顯聖的具體細節,仍然需要仔細研究,尤其是對臨場的各種要素準備好預案,才知道能不能達到想象中的效果。

而且朱高熾對於這種從來都沒發生過的事情,也並沒有十足的把握。

畢竟在這個年代,沒有姜星火的指點,哪怕是最頂尖的煉丹術士都沒辦法制造出化肥仙丹這種物品……即使朱高熾身邊能找到一群農業方面大佬,但他們都是靠前人經驗、靠自己的智慧,而不是憑空變出化肥仙丹這種東西,僅憑他們自己的想象力更是根本無法做到。

而從來沒出現過的事情,想要在人前顯聖的過程裏,一次性地保證通過,就仿佛魔術師要在上台表演的時候,臨時發揮表演一個只彩排過一次的高難度魔術一樣,哪怕知道大概率成功,但心頭還是有些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