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收取五十州

“所以,姜先生對抗小冰河期的辦法到底是什麽?”

朱高煦充滿敬意地問道。

在他看來,姜先生這種言談間便是未來數百年大勢,揮斥間即可化解降臨眾生身上的災難。

簡直就是如同話本裏古代那些身懷仙術的軍師一般。

神秘,而強大。

李景隆也同時面露期待。

正是因為通過姜星火的話語,了解了風和水的本質,又了解了降水線對農耕文明到底是有著何等恐怖的影響,李景隆才更加心懷畏懼。

不知者無畏。

若是沒有姜星火的這一席話,光是告訴他,每年少三寸雨水會如何如何,李景隆定然是根本不信的。

而如今,李景隆卻非常清楚,三寸雨,對於北方的耕地,就是生死之差!

故此,李景隆雖然做了一些思考,但是依舊無法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出有什麽辦法,能夠對抗持續數百年的小冰河期。

畢竟……天災這種東西,真不好說啊。

而且,即便是有農業增產的辦法,人口也會相應增多啊!

這個問題,李景隆認為光是靠農業增產,是解決得了一時,解決不了一世的。

所以,這不是成死循環了?

李景隆微微搖頭,在他眼裏,確實是無解的死循環。

姜星火淡淡一笑,看著兩人目光堅定地說道。

“不是沒有辦法,相反,辦法不少,上中下三策,你們想先聽哪個?”

兩人對視一眼,朱高煦開口搶聲說道:“要先聽上策!”

“可以,但是有個事先聲明。”

姜星火點頭說道。

“不管是上策、中策,還是下策。我們所做的一切討論、暢想,都極為可能不是現實會發生的事情,所以只討論對策本身可操作的合理性,不討論在當下大明的廟堂環境下,未來是否能真的實現。”

見兩人頷首同意,姜星火開始說道。

“上策,作為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其實是最為簡單的。”

“只要大明在未來的一到二百年內人口達到峰值前,找到更適宜居住的陸地,把一部分超出耕地負擔的人口遷徙過去,就可以讓這片‘殖民地’成為大明北方氣候崩潰時最穩固的壓艙石……萬事開頭難,只要找到宜居的陸地登陸,並且隨後不斷地拓展宜居的陸地,不斷輸送人口和物資,其實用不了幾十年,很快就可以基本穩定下來並且對大明本土形成初步的反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好處還會越來越明顯,便可以緩解這次持續數百年的小冰河期災害了。”

姜星火開口緩緩說道:“我可以保證,這塊新的陸地,農耕條件一定是比大明現有的條件更加優秀的,中部有著廣袤的平原和南北貫通的水系,也同樣是雨熱同期,易於耕作。”

頓了頓,姜星火又補充道:“不過,雖然說起來似乎簡單,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同時還需要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可謂是福澤萬代,但耗時耗力。”

既然是暢想討論,那當然就默認廟堂環境允許這種政策的發生。

朱高煦與李景隆都點了點頭。

李景隆皺眉沉默了半晌後,忽然擡起頭說道:“若是新的陸地自然稟賦如此優越,開拓新的陸地倒不失為一條可行的辦法。只不過我華夏素來安土重遷,如何會有人拋家舍業不遠萬裏地去新的陸地上討生活呢?”

姜星火沉吟刹那,他要是告訴兩人,在未來其實會有很多人遠赴萬裏去淘金,只為了更好的生活,但恐怕不是現在的例子也沒什麽說服力。

可就在姜星火沉思之際,朱高煦卻忽然插嘴。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要錢不要命的人多了去了,只要有一個開頭的,知曉了那邊天地廣闊,不用再擠在家鄉的一畝三分地上,而是在那邊一個人能種三十畝地,自然有的是人願意去了。”

“什麽安土重遷。”朱高煦撇撇嘴,“說白了,不就是冒險的收益,沒達到能讓人豁出命去幹的地步嗎?”

姜星火一時語塞,李景隆也是有些尷尬,道理,好像確實是這麽個道理。

李景隆想了想,繼續深究道。

“大明到了未來一百年內的時間段,定然是國力雄厚、人口眾多,就算確實如高、高羽所說,想要移民海外的人趨之若鶩,可是新的陸地,別無它物。”

李景隆發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這樣一來,一開始的小規模移民恐怕很難積攢出足夠的資源供後續人使用,大規模移民過去之後,一開始的數年肯定不能依靠耕種自給自足的,如此多的人,如何獲取足夠糧食、衣物等基礎物資呢?總不能讓他們餓死吧。另外,如果真的後續大量移民過去後,大明本土的耕地怎麽辦?還得安排人手維持耕種吧。若移民的都是無地的人口還好,可若是真有利益,就注定會有很多有地之人也會賣地而去,到時候大明本土的糧食反而不夠吃了怎麽辦?這些工作可是浩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