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棄嬰、宗族、土豪

木盆裏躺著的小女娃閉著眼睛睡得香甜,小嘴微張,露出粉嫩的小舌頭,鼻孔一開一合的,仿佛隨時會有鼻涕泡從鼻孔裏冒出來。

只是此刻,小女娃臉色蒼白,顯然自打出生,就沒吃過東西。

朱棣皺起眉頭,讓旁邊人把小孩接過來抱在懷中,伸手探了探她的鼻息。

——還活著。

朱棣吩咐道:“紀綱,帶著去後面的兵站,在民夫的營裏尋個婦人也好,找牛羊也好,給這孩子喂奶,照顧好她。”

“臣遵旨!”紀綱在馬上抱拳領命,隨後帶著小娃娃向後面的輔兵隊伍回轉。

“怎麽回事?”朱棣的眉頭越皺越緊,“江南最富庶的地方,都有棄嬰嗎?”

金幼孜無奈道:“或許因為是個女娃娃,家裏覺得養起來賠錢……亦或者是家裏就想要個男丁傳宗接代。”

朱棣沒有多說什麽,只是變得有些沉默起來,隊伍繼續前行。

很快,金幼孜就被無情打臉了。

童信的海東青驚起了林間正在覓食的禿鷲,順著腐臭的肉味,眾人在一處郊外亂葬崗中,發現了十幾個被埋在一起的棄嬰。

有男有女,九個男,五個女。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朱棣徹底不解了起來:“若是說家裏需要男丁壯勞力耕田或是別的,怎麽男的棄嬰反倒比女的還要多?”

金幼孜也徹底無言以對,他出生在江西的村裏不假,可他爹金守正是個碩儒,被聘為臨江府學訓導。金守正為人嚴毅剛方,學問淵博,學子翕然歸之,尊稱其為“雪崖先生”。

金幼孜從小就受到了他爹力所能及提供的最好教育,拜在洪武四年的進士聶鉉(曾任國子監助教、廬陵教諭)門下,學習儒家經典《春秋》。

所以,金幼孜對農村的了解,僅限於他極小的時候,可那時候的小孩子,都是在村裏玩耍,哪懂農事呢?更遑論眼下的棄嬰問題了。

成年後,金幼孜更是靠著學問一路青雲,極少再關注民間普通農人的生活了。

“微臣慚愧,實在不知道是何原因。”金幼孜俯首道。

“沒事。”

對於眼前亂葬崗裏的景象,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朱棣,眼睛都不眨一下,他的鐵石心腸也並未因此感到任何不適。

讓朱棣真正在意的是,他看到的這些江南民間的真實景象,不僅跟記憶裏不一樣,跟大臣們的奏報裏不一樣,跟他去過的其他地方,更不一樣。

在北地,民眾的生活比江南應該是更加窮困的。

可即便是冒著被殺頭反而風險舉家遷徙,也很少見到有人會把剛出生的嬰兒遺棄,更別說男嬰了。

封侯馬上取嘛。

北地人家若是家裏丁口多,真養不起半大小子,送去從軍便是了。

所以,江南為何會有如此之多,甚至是成規模的棄嬰呢?

一個答案漸漸在朱棣的心頭浮現。

……因為百姓養不起。

這不是一句廢話,真正重要的是養不起背後的原因。

按正常來說,江南的農人哪怕交著天下最高那一档的賦稅,一家溫飽還是沒問題的。

為什麽?就因為江南的水田畝產量最高,獨一档的那種。

否則帝國的決策者又不是傻子,怎麽可能全國田地的畝產量一樣高,江南就翻好幾倍繳稅呢?

可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導致富庶甲於天下的江南地區,農人也開始棄嬰了呢?

朱棣還沒有思考明白,思緒就被突兀打斷了。

“別往前走了!”

朱棣擡起頭,卻見剛剛路上相逢的幾個士子,正騎著驢狼狽趕了回來,氣喘籲籲。

金幼孜此時是扮作隊伍的主人,理所當然地操著江西口音揚聲來問。

“你們怎地這般慌張?前面發生什麽事了,不能往前走?”

還是為首的那名士子,此時有些欲哭無淚地說道:“我聽同窗好友說,前面二十裏外的村落被官軍燒了!那些官軍見人就殺,快跑吧!”

朱棣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

率重兵掃清江南是他做出的決策,朱棣也當然清楚手下這群丘八什麽德行,但出發前已經三令五申,後勤補給均由五軍都督府統籌的輔兵、民夫來運送,各支部隊都帶了帳篷炊具等物品,不許以任何借口擾民,否則實行連坐,軍法絕不留情。

若是真有一兩個膽大包天的兵卒昏了頭,殺人或者搶掠,朱棣能理解。

可是在村裏作亂這種事情,絕不是一兩個兵卒能做到的,怎麽可能有軍官冒著腦袋和前途還搭上同僚上司的危險,去幹這種事?

更何況,最為吊詭的是,在前面探路的,就是皇帝的親衛部隊忠義衛啊!

童信也沖他搖了搖頭,示意忠義衛絕不可能幹出這種沒逼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