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姜星火帶來的歷史偏移

“夏卿這般說來,大明國債的事情現在就可以開始做?”

回皇宮的馬車中,朱棣靠著硬墊以手扶額問道。

“是的陛下,這件事既不需要朝廷出什麽錢,也不需要多少人手,關鍵在於把事情講清楚……況且,大明國債若是真的發售,還有一點好處。”夏原吉蹲坐在馬車側面的錦墩上。

夏原吉穿著緋紅色的官袍,頭戴烏紗帽,腰間懸掛一枚玉佩,整個人看起來倒是很有高級官僚的威勢。此刻臉上卻帶著幾分嚴肅和認真之色,與剛才詔獄所見的模樣完全判若兩人。

“哦?夏卿不妨說說有何好處?”朱棣挑了挑眉問道。

“如今民間對於大明寶鈔的風評十分惡劣,但凡手裏持有大明寶鈔者,均是心知肚明地坐等著寶鈔貶值。而如果大明國債按照姜師所想象那樣,一旦發行,必然會在百姓中引起軒然大波,不拘發多少、利息多少,總歸是個‘南門立木’的事情,只要朝廷說到做到,到時候,便能贏得百姓的信任……畢竟,如今最重要的還是大明國內的形勢。”

夏原吉將自己的思路娓娓道來:“陛下您想啊,大明國內各方勢力錯綜復雜,雖然如今已經穩定,但是誰又敢保證,當這些事情如果趕在一起,幾件事情一同爆發的時候,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朱棣眯起眼睛,細細品味著夏原吉話裏的含義。

片刻後,朱棣才慢悠悠道:“夏卿的意思是讓朕用此次大明國債,作為穩定天下人心之物,告訴天下各方勢力——即使朕初登大寶不過數月,如今大明內部並不算穩定,但朕依舊牢牢掌握著這天下,並且要繼續收拾這天下,發行大明國債抑制寶鈔貶值就是安民心的舉措,朕要借此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讓他們都安份點?”

“正是如此,陛下英明。”

夏原吉笑呵呵地道:“如今各方勢力都在觀望,沒有人願意先打破這種局面,即便是江北的梅駙馬,擁兵十余萬,如今不也是不戰不降不動的觀望姿態?”

這裏夏原吉說的便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留給建文帝的輔政重臣——梅殷。

從這一點也可以體現出,基本盤在幽燕之地,靠著鐵騎直搗南京登上大寶的朱棣,表面上強橫無敵,內地裏大明卻是各方勢力暗流湧動。

前往各地募兵打算“勤王”的建文余孽,被建文派往各地訓練兵馬的洪武勛貴,還有一些依舊掌握著三護衛的藩王……朱棣必須小心謹慎地一一清掃過去,方能真正坐穩他的皇位。

任何一個勢力單獨竄出來,都會被朱棣輕易碾碎,可朱棣怕的是,一有風波,便是四方雲動。

到時候即便鎮壓下去,也是元氣大傷的局面。

所以,永樂帝需要將這些明裏暗裏對他皇位造成威脅的對手,逐個擊破。

事實上,朱棣極為重視姜星火的根源,就在於此。

無論是削藩、下西洋,還是打壓江南士紳,這些事情在姜星火原本的歷史上,也是朱棣大刀闊斧地做的,永樂朝的無數大事,其實早就在永樂元年之前埋下了伏筆。

而姜星火,如今給朱棣打了開無數扇新世界的大門,堪稱寶藏。

姜星火的每一條計策,除了“三條救命線”是朱棣基於自身利益,決定遷都回到北方基本盤擺脫江南士紳的影響,沒有采納以外。

其他的,都非常地對朱棣的脾氣。

而如今,削藩的動作已經在穩步推進中,藩王們似乎沒有掀起什麽浪花。

等到削藩大體結束,藩王不再對朱棣的皇位構成威脅,那麽接下來就是先震懾江南士紳,然後團結勛貴,最後收攏民心。

如此一來,完成了內部重新整合的大明,才有能力重新向殘留在草原上依舊對中原念念不忘的北元余孽重拳出擊!

朱棣內裏的種種心思自然不足為外人道也,他對夏原吉說道。

“明日朕要親自與五軍都督府的幾位都督帶兵前往蘇松嘉湖諸府,留下大皇子坐鎮南京,需要幾日才能回來,到時候你有什麽事情,去尋他便是。”

夏原吉心頭一凜,本想張口說什麽,最後卻安靜地閉上了嘴。

皇帝打算推行“攤役入畝”的決心,比他想象中還要大。

或者說,這才是朱棣的風格!

不動則已,一動便是親自出手,雷霆萬鈞。

當朱棣還不是夏原吉的“陛下”,而是“燕逆”的時候,夏原吉就無數次地從大臣們的哀嘆和五軍都督府勛貴們的黑臉中,意識到了朱棣這種行事風格的可怕之處。

無論是放著大本營北平不受,親自帶兵千裏出塞裹挾寧王;還是每戰留心腹大將張玉朱能主持本陣,自己反而帶領偏師精騎繞後迂回;亦或是直接棄了屯駐淮澱的駙馬梅殷不顧,繞過淮南防線直搗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