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

“陛下,這是哪個狂徒,竟敢如此大放厥詞?”

密室內,戶部尚書夏原吉危坐儼然,聽了陶瓷器具中傳來的話語,他不禁微微蹙眉問道。

有些出乎夏原吉的預料,永樂帝朱棣聽了這話,卻並沒有任何受到冒犯的意思,反而微笑著寬慰他。

“夏尚書稍安勿躁,且繼續聽下去便是了。”

夏原吉心中疑惑更甚,須知道永樂帝可不是個好脾氣的主,別看平日裏對朝臣還算和藹,但真觸怒他的底線時,永樂帝絕對會雷霆大怒,甚至於當眾殺人。

可奇怪的是,朱棣竟然毫不生氣,這讓夏原吉開始好奇,墻對面的人究竟是誰?竟敢這麽放肆地說話?

夏原吉撫了撫自己頷下的三縷長須,既然永樂帝都這麽吩咐了,他也只得壓住滿腹的疑惑,認真傾聽起來。

“今天的這節課,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貨幣的起源與發展。這部分必須講但不重要,我會用簡短的語言,快速地幫助你們理解,不會太啰嗦。”

“第二部分,貨幣、商品經濟與通貨膨脹。這部分是‘白銀寶鈔’這節課的重點,只有弄清楚這部分的內容,你們才能明白下面的問題。”

“為什麽白銀在未來一定會代替銅錢成為大明的主流貨幣?”

“為什麽‘白銀寶鈔’會成為數百年內對抗通貨膨脹的最有效工具?”

聽著隔壁傳來的這個溫和且堅定的聲音,夏原吉陷入了短暫地思索。

夏原吉身為戶部尚書,從洪武朝作為戶部主事時,就開始協助管理大明帝國這個堪稱龐大的財政實體,被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親口稱贊“曹務叢脞,處之悉有條理”。

這樣的帝國精英官僚,無疑是具備豐富的財政管理與實踐經驗的。

因此,當夏原吉聽到姜星火關於“未來白銀一定會代替銅錢”這個論斷時,幾乎職業病發作一般,馬上思考起來其中的可能性。

夏原吉經過短暫地思索,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不可能!”

而當夏原吉轉頭望向朱棣時,卻發現朱棣的眼裏,似乎隱約間藏著一抹耐人尋味的笑意。

朱棣今天的脾氣,異乎尋常地溫和,他並沒有拿出拂曉大朝會時咄咄逼人的氣焰,反而繼續微笑著問道。

“夏尚書說說看,為什麽覺得不可能?”

夏原吉深吸一口氣,沉吟半晌後回答道:“陛下,原因有很多,首先的便是銅錢本身的已經經歷過了近兩千載的檢驗,在天下人心中,銅錢就是貨幣,而白銀呢?”

“陛下可能有所不知,以前的朝代不是沒有嘗試過使用銀幣……西漢元狩四年,漢武帝便曾鑄銀幣,兩年輒廢。王莽的新朝復古改制,亦曾發行過銀幣,最後也是人亡政息。”

“再往後,《唐會要》便明確記載了:天下有銀之山必有銅礦,銅者可資於鼓鑄,銀者無益於民人。”

“至於前元,所發行的也不過是數量稀少質地精美的八思巴文銀幣,根本無法用於流通。”

“況且跟銅相比,大明的白銀儲量極少,根本無法滿足天下百姓用度。”

“陛下。”夏原吉誠懇言道,“白銀不是沒人試過,無論是歷史經驗還是實際儲量,都已經證明用白銀代替銅錢是行不通的。”

朱棣莞爾問道:“夏尚書是怕朕腦子一熱,便廢了銅錢,以至於動搖大明江山是嗎?”

夏原吉閉口不言,朱棣卻大笑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

“夏尚書放心,朕不是莽撞人,且聽下去吧。”

夏原吉也松了口氣,朱棣聽得進去勸就好。

夏原吉還真怕朱棣今天拉著他莫名其妙地來詔獄竊聽,是真的想用白銀代替銅錢呢。

憑什麽?

就憑對面不知哪位狂徒的三言兩語,就把用了快兩千年的銅錢給廢了?

白日做夢!

單論對面之人的話語,夏原吉便能斷定,對方對於國家財政之道一竅不通!

不過是個異想天開的狂徒罷了!

但夏原吉為人忠厚謹慎,委實是不想拂了朱棣的意,這才耐著性子繼續聽這狂徒講課,心裏卻是有些不耐煩了。

“關於貨幣的起源,這一點必須但不重要。”姜星火知道他們不愛聽,“所以我會用盡量精煉闡釋,不耽誤太多的時間。”

“這一切,還是要從上次我們講《國運論》時提到過的農業變革開始講起。”

朱高煦眼神一凝,頓時回想起了從夏商周開始的那套“制造力決定制造關系”等內容,說實話,這是朱高煦這輩子第一次覺得自己好像看透了,這個龐大社會中千絲萬縷的聯系。

而沒聽過的李景隆則顯得摸不著頭腦,不過他也不用過於擔心,姜星火沒有重復講課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