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白銀寶鈔!

此時,墻外密室內也陷入了思考。

“李景隆這麽一說,聽起來海量白銀對於大明來說,跟寶鈔也沒什麽區別?”

“不對,不對,朕總覺得哪裏不對……”

朱棣喃喃自語:“白銀怎麽能跟紙沒區別呢?”

“肯定是哪裏出了問題,可是朕暫時沒想明白。”

朱棣轉頭問自己的好大兒,道:“熾兒,你記性比朕好,你說說,姜先生之前提的白銀貨幣化的原因、歷史、趨勢,是怎麽一回事?”

朱高熾略做回憶,然後說道。

“原因上看,白銀作為貨幣有其顯著優點,即耐腐蝕易保存、質地便於切割鑄造、比銅少但比金多,碎銀子既可以充當小額貨幣,銀錠又可以用於大額交易。”

“歷史上看,疆域遼闊的蒙古帝國自始至終是以白銀為價值尺度(尺度而非貨幣)的,這也意味著在與西方諸國的貿易中,白銀是最適合‘跨境國際化貿易’的……因為無論是西亞還是西歐,都是認白銀不認銅錢。”

“趨勢上看,無論是大明內部的寶鈔貶值還是銅錢私鑄,還是外部的白銀流入和海貿交易,都會導致相對穩定的白銀大量進入大明後在未來成為大明的主要貨幣。”

說道最後,朱高熾突然激動地一拍自己的那條好腿,肥肉顫動。

“兒臣明白了!”

……

“我明白了!”

“原來姜郎早就講過了。”

李景隆同樣一拍大腿,被自己骨頭硌得生疼,他歉疚地說道:“姜郎莫怪,是我沒有認真聽,不該錯怪你的。”

姜星火說道:“學而不思則罔,獨立思考才能不盲從,你做的很好,不需要向我道歉。”

朱高煦茫然問道:“你明白啥了?”

“一點一點說。”

李景隆耐心解釋著自己的理解,反倒沒有剛才的自傲和不耐煩了。

“先說第一點,也就是‘白銀可以貨幣化的原因’。”

“那便是開采出來的白銀,跟制作寶鈔的那張紙還不一樣……白銀能夠作為貨幣,是因為其本身就是有價值的,跟是否代表大明的國力和信譽無關。”

“所以呢?”

朱高煦還是呆頭鵝狀態。

“正是基於第一點‘白銀可以貨幣化的原因’,才有了第二點‘白銀貨幣化的歷史’。”

見朱高煦還是不解,李景隆復又問道:“那你還記不記得姜先生之前所說的,白銀因為其自身的特有屬性是最適合‘跨境國際化貿易’的……因為無論是‘西亞’還是‘西歐’,都是認白銀不認銅錢。”

“好像記得。”朱高煦不太確定地回答道。

“正是因為有了第一點,白銀本身有價值而且適合儲存、切割,所以白銀才會在所有國家都能當做貨幣使用。”

“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朱高煦腦子已經快燒糊塗了。

“所以寶鈔只能在大明境內用,而那每年八百萬兩白銀,可以去其他國家花啊!因為其他國家都認白銀啊!”

“這不就相當於,大明在國外無限制地哐哐印寶鈔嗎?而且其他國家,還都覺得大明公平交易,豪爽的很。”

朱高煦這才反應過來,驚喜地說道:“所以說,大明約等於是一毛不拔就能把其他國家的好東西都買回來?而且每年都是如此?那這麽一來,大明豈不是憑空就變得極為富裕了?”

密室內,朱高熾對朱棣說道。

“不是憑空,根源上還在於‘石見銀山’和‘佐渡金山’,所以征日本,勢在必行!”

朱棣點點頭,說道:“今日回宮,朕就派宦官出使日本,先看看日本國內具體是什麽情況。”

“另外,紀綱。”

一直覺得自己聽了太多秘密,腦袋馬上保不住了的紀綱。

此時也回過神來,他趕緊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躬身應道。

“臣在!”

朱棣敲了敲椅子,威嚴地吩咐道:“你們錦衣衛呢,稍後也選幾十個機靈點的混在去日本的使團裏,到時候見機行事去深入偵查,以石見銀山為主、佐渡金山為輔,確定其是否存在。”

“陛下……”

“怎麽了?”朱棣沒有回頭,“朕知道佐渡金山在島上更好找,朕這麽吩咐,有朕自己的考量。”

“不是。”紀綱硬著頭皮,“這件事,交給錦衣衛?”

朱棣聞言,只一刹那便明白了紀綱的顧慮。

兩河、漠北乃至朝鮮這種北方的情報偵查,一直都是黑衣宰相道衍負責的,三寶太監馬和作為道衍的輔助和轉達。

如今道衍每日在大天界寺裏琢磨那套神神叨叨的東西,除了要求把姜星火的講課記錄抄錄一份給他,其他什麽都不管。

所以說,按照大明三套情報機構之間的默契和邊界,去日本參與偵查這件事,按慣例來說是應該交由道衍這邊來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