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有辱斯文

朱高熾的雙眼死死盯住了解縉,平素溫和的目光,此時如刀鋒般銳利逼人。

“是下面的蘇、松、嘉、湖籍貫官員們的意思,還是你們的意思?亦或是混在了一起?”

楊士奇、楊榮都閉口不言,解縉艱難答道:“是下面官員們的意思。”

“這就是你們內閣商議出來的結果?靖難剛剛結束,北方打成了一片白地,南方也全都民窮竭力……眼見著就是海內鼎沸的時候,四處都在用錢,你們要讓朝廷拿來救命的賦稅,拿去養那些貪官汙吏?”

朱高熾憤怒至極,狠狠地拍了一下案幾。

“你們以為父皇是建文那無知小兒嗎?!”

“黃子澄、齊泰給建文小兒的建議是什麽?”

“均江、浙田賦,詔曰:國家有惟正之供,江、浙賦獨重,而蘇、松官田悉準私稅,用懲一時,豈可為定則。今悉與減免,畝毋逾一鬥。蘇、松人仍得官戶部。”

“解縉!”朱高熾以手戟指,“現在就用大白話翻譯翻譯!”

解縉臊眉耷眼地勉強解釋道:“建文帝認為太祖高皇帝時定下的賦稅制度不合理,江浙的賦稅太重了,只是開國時用來懲戒的,不應當一直持續下去……下令平均江浙地區的田賦,按每畝地不超過一鬥糧的統一標準征收,蘇、松等地出身的官員,可以作戶部主官。”

宦官進來收拾好了地面,朱高熾也恢復了冷靜,他抿了口茶水。

“洪武朝的時候,禁止蘇州或松江人氏被任命為戶部尚書,借此防範出身於這些富庶州府的人們把持財政,偏私家鄉,從而犧牲了國庫的利益。建文帝年幼無知,被那些出身大地主家族的文臣一忽悠,便廢了太祖舊制。”

“現在齊泰、黃子澄的墳頭草還沒長出來幾寸。”朱高熾掃視了三人一圈,“你們就這麽著急,想下去陪他們作伴嗎?”

解縉和其余兩人心裏頓時感到一陣寒冷。

他們都沒有想到朱高熾會生氣成這樣。

實際上,朱高熾平日裏對他們這些文臣都是極為溫和、尊敬的。

這種態度讓他們很難不聯想起建文帝的時代,雖然那個時代很短暫,但是確實也是文臣們的快樂年代,非常值得懷念……

建文帝異常尊重文臣,保護他們的利益,鄙夷那些粗魯的武夫勛貴,制定了非常多的有利於地主階層的政策。

怎麽就一眨眼,這麽好的皇帝被篡位了呢?

可時勢如此,也只能徒呼奈何的同時接受新帝,不然難道真的讓年輕有為前途無限的他們,去地下跟齊泰、黃子澄作伴嗎?

解縉等三位內閣官員心中百轉千回。

楊士奇忍不住低聲道:“殿下息怒,臣以為此事還需謹慎斟酌。”

朱高熾看著楊士奇,沉默了片刻後,忽然露出了微笑。

“雖然你們都沒有開口問,但心頭定是已經按捺不住了吧……想知道基於兩稅法做的稅制更化遞上去,陛下今天對此的態度如何。”

楊士奇和楊榮對視一眼,都點了點頭。

解縉其實比二楊更加好奇,只是在這個時候,誰先開口就會顯得太過急切。

朱高熾大抵是被內閣免稅的騷操作給氣到了,今天執意要打擊打擊這幾個自負才學的帝國青年才俊。

讓你們接受一點來自姜先生的小小震撼。

知道知道什麽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沉吟了片刻,朱高熾徑直說道。

“——陛下半點都不打算采用。”

怎麽可能?

這個消息讓三位內閣大臣驚愕無比,紛紛擡起頭,他們原以為楊士奇所提出的建議一定能得到朱棣的認可,朝廷肯定會采納新的田地稅收政策,卻沒料到竟是如此結果。

“是不合陛下的心意嗎?”楊士奇苦澀地問道。

朱高熾反問道:“你們覺得陛下為什麽要反對?”

這話把大家都弄懵了。

楊士奇立馬起身拱手道:“臣不敢妄言。”

楊榮皺眉思索良久,也是不敢吭聲。

唯有解縉,長舒了一口氣道:“陛下明鑒。”

“便是不恢復井田制,現在的田地和稅收制度也是不能輕易動的,若貿然動搖,將會影響大明社稷根本,因此臣以為,此事事關重大,不能拍腦袋做決定……還是要從長計議。”

解縉站著說話不腰疼,是因為出主意這事跟他壓根就沒關系,從頭到尾都是二楊的責任。

朱高熾站了起來,背著手走到窗前看著院子裏那顆樹,緩緩地說道:“是因為陛下得到的對策,比你們提出的,要好得多的多,甚至可以說——接近完美!”

楊士奇面色微變,頓時覺得腦子裏嗡地一響。

想辦法這件事是朱棣壓給朱高熾,朱高熾又壓給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