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什麽是王朝壽命

“這當然是真的。”

姜星火面對大胡子的疑問,肯定地說道:“沒關系,我接下來講的例子,你仔細想一想,就一定能想明白,為什麽我說‘制造力決定制造關系,物質地基決定頂層結構’了。”

“請姜先生細細講來。”朱高煦亦是聽得津津有味,很想繼續聽下去。

“還是順著時間線講,剛才我們說到了從周王朝開始,王朝的形態開始由奴隸制王朝逐漸轉變為封建制王朝,而封建制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封建主們的兼並戰爭。”

“隨著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嗯,也就是制造力的再次進步,能產出大量財富的田地開始成為了諸侯們的核心利益。”

“擁有田地越多的諸侯,就能供養越多的人口,獲得更多的兵源和稅基,進而在封建兼並戰爭中獲得更大的優勢。以楚王問鼎為標志,封建制王朝向大一統王朝的轉變,事實上就已經不可逆轉的在進行了。”

“正是因為制造力的進步,井田制開始崩潰,商鞅變法以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法律意義上被否定,按畝納稅使得田地在法律層面上正式成為了獨有財產,秦國全面轉入‘耕戰’體制,制造力再一次決定了制造關系。”

“而同時,物質地基也開始決定頂層結構,秦國統一天下後,廢分封、設郡縣,建立以丞相和三公九卿制為核心的中樞集權制度。”

“所以講到這裏……你明白了嗎?”

朱高煦恍然大悟。

“因為鐵犁牛耕取代了協同耕作,制造力進步了,所以制造關系改變,給天子和諸侯種地的奴隸成為了地位更高的農民,這一次甚至擁有了生產糧食的資料和糧食的分配權!”

“而生產的糧食多了,以農民‘耕戰’為基礎的大秦,才要廢分封設郡縣,因為農民不屬於分封的諸侯了啊!”

密室中,徹底寂靜。

朱棣呆滯了片刻,方才開口問道。

“大師,你說老二這種傻小子,學了以後都能用這兩個道理推導出大秦更化制度的根本原因,這,還不是屠龍術嗎?”

道衍的神情,從不可置信轉變為自我懷疑。

道衍搖了搖頭,還是堅定地說道:“姜星火現在講的還是‘時勢’,不是‘氣運’。”

“有什麽區別嗎?”朱棣不禁問道。

“有區別,‘時勢’是凡人能掌握的,‘氣運’則是真正的天人所能洞悉的。”

這話說的很玄乎。

但是,朱棣已經信了一大半。

這不奇怪,因為姜星火的見識太過深遠,而且又講的如此有理有據,很難讓人不信。

姜星火所謂的《國運論》,顯然與朱棣熟悉的歷史不符,但卻直指歷史重重迷霧後的本質真相,如此環環相扣下來,甚至讓朱棣覺得,姜星火真的是站在時間長河之上俯瞰歷史數千載的仙人!

“說到底,老衲不相信這世上真有仙人。”

“而且……如果後一種推測成真,陛下覺得這些話語,是我們主動聽到的嗎?”

朱棣的神色也鄭重了起來。

朱棣看過民間的那些話本,仙人是不能主動給凡人泄露天機的,否則將會遭受天譴。

如果姜星火真的是謫仙人,那麽換句話來說,對方是不是知道自己和道衍在隔壁偷聽,所以才故意把屠龍術講出來呢?

“嘶~”

朱棣與道衍對視一眼,顯然兩人想到一塊去了。

墻對面的姜星火,當然不知道朱棣和道衍已經開始瘋狂腦補了。

不過馬老師的這兩條人間至理,說是屠龍術也確實不為過。

而今天的大胡子似乎顯得格外的聰明,他竟然又問出一個問題。

“姜先生,俺信了,可俺忽然有個疑問。”

“且說。”姜星火很鼓勵學生積極提問。

朱高煦沉聲問道:“那按您說的‘制造力決定制造關系,物質地基決定頂層結構’,如果有一天農業技術再次進步了,那是不是就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大明就要亡國了?”

聽聞此言,朱棣亦是深思。

朱棣照著朱高煦的思路想下去,也覺得極有可能。

刀耕火種變為協同耕作,導致了奴隸制的商王朝滅亡,周王朝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確立。

協同耕作變為鐵犁牛耕,導致了封建制的周王朝滅亡,秦王朝郡縣制、中樞集權制、田地獨有制確立。

那一旦大明的農業技術取得突破性進步,對大明皇帝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畢竟,如果單位農田的糧食產出多了,大明固然在一段時間內可以獲得更多的稅基、人口,但農田的總量卻是有上限的。

就像是姜星火講的那樣,無論是由部落轉向王朝的夏,還是奴隸制轉向封建制的周,亦或是封建制轉向大一統的秦,都是由於農業技術進步使得糧食增產、人口暴增,導致王朝制度更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