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後續

朝中向來有朝參、祀圜丘、經筵日等事畢,皇帝給朝臣賜飯的慣例。

今日既是五月初一朔朝,又臨近端午。朝會後,甭管滿朝文武懷著什麽樣的心情,都按例留了下來用飯。

除了往常例菜外,今日還有端午粽。

有心的朝臣就發現,今年端午的粽子比往年個頭小了許多,但樣數更豐富。捧著粽盒上來的小宦官就笑道:這是陛下特意吩咐的,多做了些樣式賜與諸位大人。

聽到這句話的官員無不永遠感動永遠熱淚盈眶道:啊陛下仁感四海,隆恩滔天!

全當今日朝上沒有拖出去一個人,賜席上沒有多出來一個空位。

*

姜離則純粹是為了在不浪費糧食的基礎,多吃幾種口味,才令人把今年的粽子都變得很小巧。

她邊一口吃掉一枚板栗肉粽,邊隨口問起旁邊的朱祁鈺是甜粽黨還是鹹粽黨。

殿內的地方有限,皇帝自己的禦案就占據了北面不小的面積,加上郕王的親王席面,剩下的也只有四品以上官員能在殿內有張小案了,其余的就都挪到門外廊下去吃。

禦案之大,以至於姜離的鹹甜粽調查問卷也只能問到朱祁鈺了,再問大臣都得喊起來。

朱祁鈺居然最愛吃一種團著野菜的粽子。*

姜離:唔,甜粽黨,鹹粽黨,野粽黨。

*

“嗯?”姜離吃到第五個粽子的時候,終於無法忽略掉旁邊興安和金英灼灼小眼神,擡眼望過去。

有事嗎?

“陛下。”

兩人先後上前回過話後,姜離就明白了:應該是被她剛剛在朝上提起王振卷到了。此時要在皇帝面前表現的一個賽一個能幹周到。

比如興安就特來請旨,由他去後宮傳‘廢殉葬事’,令各宮娘娘安心。

姜離頷首贊同:也是,雖說這樣的大事,估計朝會一結束,就會有殿內服侍的小宦官們飛奔了回去傳信。但肯定不如暫代司禮監太監興安親自去,蟒袍鸞帶手持聖旨親口宣出來令她們安心。

被皇帝認可眼神鼓勵到的興安,連忙跑去辦差了。

興安退出去後,金英也來展示自己的價值了——

他不比興安,能常陪在皇帝身邊,但他手握東廠啊!於是準備上來給皇帝做黑手套,他聲音壓得極低:“陛下,今日張禦史所行是該死,但他是言官,殺之損陛下千古聖名。不如……陛下恩旨,將人免罪只貶官發落回鄉,朝上百官必盛贊陛下明德恩慈。”

然後表示之後的事兒交給東廠就是了,絕對讓人一出京城的門,就沒的無聲無息。如此就絲毫不損皇帝的名聲了。

看吧,他要比王振貼心八百倍!

姜離:啊挺好的藥方,可惜摸錯了脈。

她用小銀剪剪斷下一枚粽子上纏繞的絲線,也不用旁人自己邊剝粽葉邊道:“不必了,朕這也是遵循祖制。”

金英:??

姜離是想起了今日6688給她整理的資料:“太祖也殺過禦史王樸啊。”

當然,與今日事不同,與姜離也不同,朱元璋是致力要做明君的,雖然脾氣暴躁一怒之下給禦史王樸判了個死罪。但想想殺禦史不太好,於是又把人放出來表示:你認錯就不用死了。

王禦史屬於見了棺材也不掉淚,而且自己要去撞棺材的類型,直接懟老朱道:我要無罪,陛下憑什麽下旨殺我?我要真有罪,現在又為什麽放我?我寧願早點死。

言下之意他不認錯,得皇帝給他認個錯放了他。

話說到這個份上,那就真是閻王要我三更死,我二更就上吊了,朱元璋立刻就讓他遂願了,那你就速死吧。

“朕今日,不過是瞻祖宗遺風罷了。”

金英臉都僵了:陛下……太祖的遺風是這樣用的嗎?您這遵守祖制的底線未免太靈活了吧。

姜離見金英想差了,就語重心長教育他,免得他私下給自己攬臟活,變成下一個王振:“做人要光明磊落啊。”

金英整個人灰撲撲地告退了。

是因為我不是那個對的人,所以做什麽都是錯的嗎?

**

“廢除殉葬”的消息傳進後宮的時候,像是晴天忽的炸響一道悶雷。

“不許瞎說!陛下怎麽可能違背祖宗家法!”幾乎所有聽到這個消息的妃嬪都下意識呵斥宮人,不肯相信。

也是不敢相信。

這消息太好,太像夢中。

若是一旦相信了,再發現是假的,必要更加痛苦失望。

這些宮人們哪裏能不知道厲害?且說他們本身也不相信的,待拿準了確切的消息,就連滾帶爬沖回各自宮中,將這個對主子們最好的消息奉上。

抹雲確認了十來遍,才走進屋內。

高朝溪正在練字靜心。

抹雲本來是努力自持了,告誡了自己一百遍要緩緩說,免得娘娘心緒大動,一時氣逆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