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按需定制(第2/2頁)

承銷與發行部門內自是一片振奮,許多人甚至都不回家,直接就睡在辦公室,就是為了一睜眼睛就能看到自己的債券又賣出去多少。

恒遠銀行的走廊裏,一個個滿面紅光的精英們相遇時,討論的已經是這個季度的資金究竟是拿48個月的薪水,還是可能更多。

這個時候,憑空出世的光年集團已經籠罩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讓人目眩神迷。至於它本身的業務究竟怎麽樣,已經沒多少人關心了。就如一位名人曾經說的,雞蛋好吃就好,沒必要去認識母雞。

壓力本來應該在市場最終端的銷售一邊,但是摻加了光年後的混合債券評級至少都是投資級,少數甚至達到了3級,就是一些大銀行本身的評級也不過如此。數學就是如此神奇,光年獨特的業務模式讓它與其它債券特性都不相同,幾乎找不出相關性,這就是降低風險絕佳的粘合劑。

在那些真正的精英手裏,光年就是一塊萬能的橡皮泥,精英們的專業能力以及背靠的龐大網絡可以讓這塊橡皮泥變成任何他們需要的樣子。比如烘幹磨成粉,就可以變成洗衣粉;如果再裝到試管裏,又可以變成化學武器的樣品。

所謂按需訂制,正是服務業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