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飛龍在天(第5/6頁)

自從宋神宗即位一來,跟西夏鬥爭不斷,在熙寧三年,也就是宋神宗決心厲兵秣馬,這慶歷合議就暫時被擱置。

張斐解釋道:“根據西夏的情況來看,西夏太後已經無路可退,在沒有徹底解決與西夏國主的鬥爭,她是不可能與我們重修慶歷合議。

這一切都是做給遼國看得,因為事情根源始終是源於我們對西夏的作戰,想要迷惑遼國,就還得從西夏著手。

而我們對西夏作戰計劃,是以防禦為主,我們還可以讓折家派一支兵馬入駐太原府進行防衛,讓遼國知道,我們已經在戰略上放棄進攻西夏,並且全力防守遼國可能的入侵,同時派人大張旗鼓運送歲幣,也暗示遼國,我們無意與之為敵,但如果他們是咄咄逼人,我們自也不會妥協的。”

趙頊稍稍點頭,又問道:“登州沒有情況嗎?”

張斐道:“那邊進行的非常順利。”

趙頊好奇道:“那為何遼國內部一點動靜都沒有?”

張斐笑道:“目前遼國並未對外作戰,所以看不出什麽效果,只有當遼國出兵,遼主將實力投向外部,並且得到削弱,我們的計劃,才能顯現出效果來。”

趙頊咬著牙道:“再給朕一年啊!”

他現在也不是那麽懼怕遼國,到底國力發展太迅猛。

在與張斐談過之後,趙頊又跟文彥博、王安石這些重臣開會,商議如何應對。

也從側面慢慢交代他們在西夏動作,到底戰略已經統一,而且不管是王安石,還是文彥博都朝中強硬派,趙頊也沒有必要全都瞞著。

不過他也只是說,是遼國又獅子大開口,想要增加歲幣,並沒有告訴他們,其實是自己這方先拿歲幣去當籌碼,跟對方談判。

關於張斐的計劃,他們也大致認同,只是王安石對於從西北調兵進駐太原還是有所保留的,他認為西夏已經是非常虛弱,戰機是隨時可能出現,並且西夏太後也可能拼死一搏,這時候的防禦重心,應該是西北。

最終文彥博拿出韓琦當年的主張,就是河北、河東、陜西三路作為一體防禦,同時通過解庫鋪,撥錢到西北,讓商人拿著這錢,從西夏境內招募更多勇士,就可以抽調出部分西軍,在太原府防衛。

另外,司馬光還建議暫時不要走漏風聲,以免引發恐慌,止住國內發展的勢頭。

對於大宋而言,其實已經拖了一年多,不是不能打,但如果能夠再拖一年,那局勢對於大宋而言,將會大為有利啊!

趙頊委派一名特使,出使西夏,以祝賀其國主親政為由,商議重修慶歷合議之好。

這擺明支持他們國主。

並且張斐還讓人將消息傳去熙河,以此來收獲熙河的民心,看,我們大宋不想打仗,就想著貿易賺點錢而已,我們是和平的捍衛者。

又暗中撥款五百萬貫,到西北解庫鋪,作為招募西夏勇士的啟動資金。

而國內的發展,還是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這表面上都當做沒事。

而且,大家也是各司其職,不再相互爭鬥,饒是呂惠卿這麽愛鬥爭的人,也漸漸將心思放在政績上。

他不是不想鬥,而是鬥不起來。

大庭長就在邊上看著。

還靠嘴彈劾?

有個球用。

關鍵那些官員們也不敢違法,不說公檢法,那禦史台也變得愈發妖嬈,那監法司可不只是監察司法官員,他們是監察官員的一切違法行為。

……

就沒有一絲絲意外,宋朝特使直接被擋在邊境外,連門都不讓進,你這純屬就是在惡心人啊!

梁太後:我特麽是空氣,你宋朝皇帝提都不提一句,幾個意思?

趙頊對此是毫不在意,他還怕梁太後妥協,那可就尷尬了。

而且今年宋朝境內是大豐收,就連一潭死水的河北,也都開始迸發出生機來,稅收終於是達到三十年前的水平,這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各地財政都在穩步增長,但主要爆發來源還是江南,因為今年在江南投入稅幣,這是極大刺激了江南的經濟。

除此之外,今年還從福廣等地,通過海運,運送了兩萬石糧食到登州。

面對如此繁榮昌盛的景象,趙頊決定更改年號,且是力排眾議,明年改年號飛龍。

張家。

“飛龍?”

許芷倩道:“這……這年號挺奇怪的。”

張斐問道:“是因為太土了嗎?”

“土?”

“就是……就是沒有文化底蘊。”

他對這事真不是很懂。

許遵笑道:“倒是與這無關,只是因為我朝年號向來都是以內斂、仁和為主,飛龍這個年號過於張狂,且多用於戰亂之時,在唐末亂世的時候,許多政權喜歡用類似年號,所以朝中很多人都不太喜歡,其實之前有舍人提出‘元豐’,但官家執意要這個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