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朕的錢(第2/5頁)

他轉身去到裏屋,很快就拿出幾篇文章來,“你們拿著去印刷,然後讓商人送去西夏境內。”

馬天豪一聽,就知道是宣傳公檢法的,他們已經在借著走私,並且與一些西夏商人在暗中宣傳。

到底商人都喜歡這個制度。

王韶到底文人出身,這比較喜歡這種策略,沒事的時候,自己也寫幾篇。

……

大名府。

剛剛抵達這裏的蘇軾和範純仁,首先會見了在這裏整頓兵馬的殿前司指揮使宋守約。

“殿帥應該知曉,戶部剛剛頒布政令,要改換新得戶籍。”範純仁道。

宋守約點點頭,但眼中透著困惑,這跟他有什麽關系?

範純仁又道:“我們檢察院會是借此之名,針對河北各路禁軍進行普查。”

宋守約微微皺眉,又道:“這是你們的職責,為何要與我說?”

蘇軾笑道:“這是為了避免誤會,自張……咳咳,當今的大庭長在河中府擔任庭長時,就立下一個不成文的原則,就是新法不理舊事。

我們非常清楚軍營裏面的情況,故此我們希望殿帥事先跟那些將軍解釋一下,我們只是進行重新普查,至於之前的事,我們都不會去追究的。”

這指得就是空餉。

範純仁道:“但是往後再犯,我們一定會追究到底的。”

宋守約點點頭,心裏卻想,這兩個檢察長果真如傳言一般,不是好惹的呀,剛來這裏就打算拿禁軍立威。

但其實這裏面是有他的功勞,範純仁、蘇軾也都不傻,如果不是宋守約將許多禁軍轉為皇家警察,他們也不敢去查啊!

這回出問題的。

……

雖然朝廷連續頒布數道有關軍事方面的安排,尤其是要求在河北地區加強軍備,但也談不上改變了國家的總體戰略方針。

因為這全都是以防禦為主,而不是為出兵做準備。

不過,在宰相們看來,從今年開始,要內外並重,到底樹欲靜而風不止。

有道是,一回生,二回熟,經過一年與大庭長的磨合,文彥博他們也很快就適應這新制度,就是要主動出擊,而且政事堂的權力,其實比他們自己想象的還要大。

今日文彥博突然來到韓府,拜訪韓琦。

“韓公身體可還好?”

“還是老樣子啊!”

韓琦望著跟自己差不多年紀,卻精神矍鑠的文彥博,心裏滿滿都是羨慕,又問道:“不知寬夫今兒是為何事而來?”

“遼國。”

文彥博只直截了當道。

韓琦並不覺意外,他雖然是深居簡出,但對朝中的事,還是知曉的,道:“我的禦遼之策,還是一樣,整頓軍備,加強防禦,但同時要盡量維護與遼國友好關系。”

文彥博問道:“如今也是如此嗎?”

韓琦點點頭道:“雖然國力蒸蒸日上,而且我也知道,官家安排殿帥借皇家警察之名,在整頓河北軍紀。但是我認為,依舊沒有能力,消滅遼國,亦或者收復燕雲十六州。

要組織這麽大規模的戰爭,是需要一名能征善戰的統帥,而目前我朝並無此人。另外,我們沒有戰馬,想要進攻的話,風險極大,稍不留神,可能就要重蹈覆轍,我大宋已經經受不起這樣的損失。

雖然進攻不足,但如果加強士兵訓練,整頓軍紀,防守遼國南下,也是綽綽有余。故此,與遼國開戰,最終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這又是何苦呢。”

文彥博道:“韓公可還記得,當年範公在對抗西夏時,曾提出一個戰略,並且取得不俗的效果?”

韓琦稍一沉吟,“修建要塞,積極防禦,以防禦滅敵?”

文彥博點點頭,“不錯,如今遼國國內是動蕩不安,而我國國力蒸蒸日上,吏治清明,如果是兩敗俱傷,但只要我們最後承受得住,而他們承受不住,那他們就會滅亡。”

韓琦道:“但範公此策,也只是削弱了西夏,而未使西夏滅亡。此外,在西北能夠憑借地形,修築防禦工事,而在河北是一馬平川,想要擋住遼軍的騎兵入境,是不可能的,即便我們能夠守住關鍵要塞,這也會對河北百姓造成很大的傷害。”

文彥博道:“未能滅亡西夏,也是因為範公的戰略,執行的不徹底,至於河北百姓,如果不收復燕雲十六州,河北百姓是永遠不得安寧,而且,如今我們可以用全國的財力來支持河北。”

韓琦道:“我覺得現在還不是時候。”

文彥博道:“但是我們得為此做好準備,遼國屢屢得寸進尺,增加歲幣,蠶食我國領土,如此關系,我認為維持不了太久的,得另做打算。”

韓琦捋了捋胡須,“但這只是中策。”

文彥博道:“如果能夠拖垮遼國,這就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