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啟動

早在幾年前,張斐借慈善基金會,組建運輸團隊,取代衙前役時,其實就有想過這保險行業。

但也只是想想,因為當時那情況,搞保險行業,真的是異想天開。

最終就還是這個運輸隊承擔了所有,如果貨物丟失,他們會進行賠償,應對辦法就是提高運輸價格,同時加強自身實力,這一支運輸隊也是在朝廷之外,唯一一支被允許存在的武裝力量。

不過這支運輸隊的頭頭就是皇帝身邊的近衛,實際上就還是在皇帝控制之中。

而且,這運輸隊所承擔的業務,其實只是很小一部分,就是專門運送那些昂貴的貨物,比如說銅幣、珠寶,絲絹等等。

不涉及到漕運。

因為當時沒有力量去改變漕運。

但此一時彼一時。

不僅僅是公檢法已經成長起來,吏治得到改善,其實公檢法也難以憑一己之力,去解決漕運的問題。

因為漕運是體制性的腐敗,如果不改變制度,公檢法的作用其實是很有限的。

張斐也不是第一回面臨這種情況,而他的做法就是利用王安石的改革,來與公檢法進行對接。

新政和司法改革,不是兩條平行線,而是兩條波浪線,中間是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光建設公檢法,哪怕皇帝任由你來折騰,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為法律是要求有著清楚的界限,但當下很多制度,界限是非常模糊的,甚至沒有,對此公檢法也是有心無力。

而如今朝廷黨爭內耗也開始在減弱,朝廷是擁有力量來解決這個難題。

那麽現在問題就是,如何將漕運和公檢法對接上。

這又回到之前的老路上。

而王安石提出改革方針,就是拆分漕運,成立一個個事業署,往盈利的方向去走,而且商業化後,公檢法就能夠介入,清除腐敗。

但是,王安石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這個事業署它不同於醫院、學院、邸報院,因為它是不能沒有的,學院生意不好,可以直接關門,這個事業署是不能關門的,不管他們怎麽幹,朝廷都必須為此兜底。

而相較於蔡京掌管的糧食署,這個行業是損耗大,意外多,地域廣闊,流動性大,人多手雜,極為特殊。

光憑這一點,公檢法也是難以進行全面監督。

保險行業,呼之欲出。

由保險行業,來制定航運標準,然後公檢法再通過三方契約,去保障三方利益。

這也是唯一的辦法。

雖然成立保險行業,必然是會增加成本,但是鑒於漕運的損耗,以及沿途官員們的上下其手,那又算不得什麽。

王安石和薛向,在查過漕運的損耗之後,便也答應了張斐的建議。

三人商定之後,套路依舊。

就是由檢察院率先發難。

立法會。

“我們已經派人去確認,如果目前的證據無誤的話,我們檢察院將會發起行政訴訟,官府應該對那些商人進行賠償。”

“根據他們簽訂的契約,其中並沒有賠償條例。”趙抃質疑道。

張斐道:“但那是因為官府拒絕簽訂賠償條例,商人們是有對此提出過要求的。當然,光憑這一點,還是站不住腳的。主要還是因為,前幾年三司使在發運司時,為了有效監督,將商船和漕船混編,這導致那些商人是沒有選擇的。

而目前所有的證據都顯示,在案發之時,是風平浪靜,根據僥幸存活下來的船夫的口供來看,那首漕船本就非常破舊,就不應該出現在河道上,當時是突然從底部裂開,以至於整艘船解體。

拿著一艘這樣的破船去運輸貨物,這顯然是漕運的問題,他們理應負擔全部責任。”

富弼道:“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可能會引發更多的訴訟,同時導致漕運陷入混亂,甚至於停運,朝廷可是承擔不起後果。”

張斐道:“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但這是我們公檢法唯一可以做的,也唯有這麽做,才能夠督促朝廷對漕運進行改革,才能夠捍衛國家的利益。這不是天災,這是人禍,這本是可以避免的。”

富弼又看向趙抃。

趙抃思忖半響後,點點頭道:“眾人皆知,這漕運是最為腐敗,且又是最破壞民生的,也是時候該對此進行整頓。”

……

在於富弼和趙抃商議過後,張斐便讓人將消息傳出去。

就說檢察院可能會對漕運進行訴訟。

這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啊!

漕運影響到太多的利益,撇開那些貪官汙吏不說,這滿朝文武,數十萬禁軍所需物資,大部分都是通過漕運,運送到京城來的。

僅僅是傳言,就讓朝中官員甚感擔憂,他們也在不同程度上,向公檢法施壓,這你們可不能隨便起訴,會出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