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血債血償(第4/5頁)

此時,珥筆酒館裏面是一片唉聲嘆氣。

“如今張三去到檢察院,咱們珥筆的日子可是不好過了呀!”

“誰說不是呢,咱們哪是張三的對手,以後官府告一個準一個。”

“話也不能這麽說,咱們雖然打不過張三,但是可以幫那些嫌犯減刑,還是得請咱們的。”

“可話說回來,咱們可都在努力學習張三打官司,可是……可是就總感覺差一點,到底是咋回事?”

這一桌人正聊著,忽聞邊上有一人道:“那是因為你們讀書讀少了。”

幾個珥筆回頭看去,立刻起身,“見過李行首。”

李國忠笑道:“張三之所以能夠屢戰屢勝,在於他對律法的研究和理解,而你們想著投機取巧,可再會取巧,庭長最終看得還是律法條例,你們自然是要差上一些,真想要贏張三,那得研讀律法啊!”

“李行首言之有理,還真就是這麽回事。”

……

汴京律師事務所。

“王學士,你約我來這,有什麽事嗎?”

張斐疑惑地看著王安石。

王安石神秘兮兮地掏出一份文案給張斐,“你幫我看看。”

“哦!”

張斐拿起文案一看,郁悶道:“王學士,你的文章,我可評不了啊,都不一定看得懂。”

王安石略顯尷尬道:“我這可是按你的那種風格來寫得。”

張斐頓時明白過來,仔細一看,原來是關於推行事業法的。看罷,他搖搖頭道:“稍微差點意思。”

王安石立刻道:“此話怎講?”

張斐道:“如果王學士要借此案推廣這事業法,首先一點,這文章就不能你親自寫,因為你寫得話,那就是自賣自誇,這得別人來寫。

其次,不能這麽直接,否則的話,一看就知道是在宣傳事業法,目的性太強,會引人反感。

這還得分幾篇來寫,一篇先講述柳青的遭遇。一篇講述之前那些詆毀柳青的文章,為其訴冤。

在這些文章中,添加進去讀書人的生計問題,引發大家的重視,最後再引導出事業法。”

王安石頓時茅塞頓開,忙點頭道:“有道理!有道理!這宣傳方面,還是你行啊。”

張斐問道:“王學士似乎對這事非常上心。”

王安石一怔,神情嚴肅道:“正好我這打算要進行教育、科考改革。而這事業法與我這教育改革,是不謀而合。

經過青苗法在京東東路的挫折,以及均輸法在東南六路的問題,我發現很多官員,就只知道寫文章,講述聖人之道,如律學、算學、農學等學問,是一竅不通。

這令我新法是大為受阻,若想要新法一直執行下去,必須要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否則的話,只怕也逃不過人亡政息的結果啊!”

如果說這個人亡政息,指得是趙頊,那是成立的。在歷史上,趙頊死後,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就開始反攻倒算,誓要抹掉一切與王安石有關的政策,不管是對外,還是對內。

不過王安石也是深謀遠慮,他已經在悄悄為自己的新政打基礎,就是教育改革。

他心裏很清楚,他的理財主張,如今是不被主流價值觀認可的,大家還是更推崇司馬光的主張,得人心者得天下,光靠權力壓著,是不可長久的。

怎麽去改變主流價值觀,只有教育。

他其實已經在國子監的算學館悄悄實行,就是以成績來升級。

這看似很應該,但其實他刻意將道德評選給忽視了。

誰的成績好,誰就可以往上走。

但這還不夠,他還要改變朝中人才的配置,他鼓勵學生去學一技之長,比如算學、律學、醫學,等等,將學問多樣化,以此來打擊保守派的基本盤。

他的這番變革,史稱“熙寧新學”。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這能夠為未來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但可惜,此法沒有堅持太久。

然而,張斐誤打誤撞,提出事業法,與王安石的戰略,是不謀而合,而且還能夠解決朝廷的負擔,這令他極為既興奮。

只不過他嘴上不說而已,因為這種事你明說的話,阻力是非常大的,故此他就想借事業法,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有趣的是,這與張斐的想法,也是不謀而合,他也想撬動當下教育的基本盤,為司法獲取更多人才,同時為各行各業,爭取更多的人才,到底公檢法的成功標準,也是在於國強民富,做不到這一點,就談不上成功。

“原來如此。”

張斐點點頭,道:“這樣吧,我回去找我夫人,寫幾篇草稿,到時王學士再多找一些人,潤色一下,以及改變文章風格,讓人覺得,這不是出自一個人得手筆即可。”

王安石道:“你能幫忙,那是再好不過,不過也不需要再多找幾人,我一人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