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決不妥協

蔡延慶身為河中府知府,其實這權力並不小,這河中府的軍政也是要歸他管的,只不過這中間還有巡檢、禦史、鈐轄等官員在旁制衡他,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但是他的話,肯定是舉足輕重。

為什麽韋應方他們還是避免將與皇庭的矛盾放在明面上,就是因為蔡延慶沒有明確表態。

當然,蔡延慶心裏也非常清楚,自己要管好這個州府,還是要恩威並施,他若與下面所有人離心離德,那他也難以有所建樹。

畢竟他不能將所有的人全都給換了。

根據宋朝的制度,即便是主簿,也都是中央調派,這極大削弱地方長官的權力。

雙方都還是有一定的默契在,盡量都別做得過火。

但是這個情況,在漸漸失控,因為大家對於公檢法的忌憚是越來越大,並且還有很多河中府之外的官員,在裏面煽風點火,包括一些京官,以及京兆府的官員。

蔡延慶其實也有些擔憂,他一方面希望借助公檢法,來幫助自己整頓吏治,他無法去整頓吏治,包括之前範祥、薛向這些頂級人才,也都不敢觸碰這條線。

因為你觸碰到這條線,你的政務也幹不好,到底你得依靠他們,但是公檢法是非常特殊的,他們都不管政務,他們就只管司法。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敢將雞蛋都放在這一個籃子裏面,公檢法最終能不能成功,是真不一定,這需要智慧,而非蠻力。

“蔡知府,聽聞之前蘇檢察長來找過你?”

韋應方試探性地問道。

蔡延慶點點頭道:“這也是我今日找你過來的原因。”

韋應方立刻問道:“他說了什麽?”

這檢察院方面沒有絲毫的動靜,他們也有些忐忑不安,就怕公檢法又在醞釀什麽陰謀詭計。

“自是為陳光一事來的。”

蔡延慶道:“蘇檢察長表示不希望將此事鬧大,故而希望由他們檢察院從中調解,讓官府將撫恤金發給陳光,同時再以他立功為由,給予陳光一筆獎金,讓他償還債務,至於布帛之事,他們也不追究。”

原來是來求饒的。韋應方心中稍稍松得一口氣,這與他們預計的一樣,瞧了眼蔡延慶,“不知蔡知府怎麽看?”

蔡延慶道:“我覺得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蘇檢察長到底是進士出身,他還是懂得輕重緩急的,但如果鬧上皇庭,可就不一定了。”

他認為此時此刻,皇庭的強勢,已經是不可逆轉,張斐再低調,人家也害怕,他希望將檢察院塑造成中間派,用於緩和皇庭與官府只見的矛盾。

因為他知道蘇轍跟鄭獬他們的關系都不錯,身上有著傳統官員的氣質,跟張斐還是不一樣,張斐就是屬於另一類官員。

韋應方問道:“蔡知府認為檢察院與皇庭不是一條心的嗎?”

蔡延慶道:“根據制度而言,公檢法是不分上下,而且我也打聽過那蘇轍,他與張庭長絕不是一條心的,之前在汴京的時候,就曾屢屢在庭上與張庭長爭訟,根據鄭學士所言,朝廷之所以派蘇轍前來,主要也是為了制衡張庭長。”

話說至此,他稍稍一頓,又道:“就事論事,這事鬧大了,誰的臉上都不好看,而且這只是小事,就沒有必要。”

韋應方沉吟片刻,點頭道:“蔡知府,我與此事是真的沒有關系,既然蔡知府希望息事寧人,那我自會跟他們說說的。”

蔡延慶微笑地點點頭。

按理來說,這點小事,一府長官都開口了,怎麽可能解決不了。

但也正是因為這是小事,故而變得非常復雜。

下面那些官員得知,檢察院方面主動示好,這跟他們所預計的可真是一模一樣,也就是說檢察院方面也意識到,如果鬧上皇庭,此事反而會變得非常難辦。

到底是讓朝廷吐錢出來,而不是為朝廷斂財。

如果這個錢,會非常多的話,那麽這個性質就變了。

其實他們並不在乎給陳光多一些撫恤金和獎賞,但是他們希望以此來對抗公檢法。

你判了,卻無法執行。

這就是攻擊公檢法最好的武器。

各官署的底層官員,全部反對,理由就是檢察院幹預官府政務,說好互不統管的,結果你還來教我做事。

我們並沒有違法,每月都給布帛,撫恤金得各種審批,得看財政情況,不能你來要,我就要給。

但蔡延慶到底開了這口,他是一府長官,要是這點事還做不了主,那還得了。

然而,此事牽扯到財政問題。

官府只管收稅和輸納,一旦這錢進入倉庫,那就是歸轉運使管,軍費也是經過轉運使分撥出來的。

這絕對涉及到轉運司。

而元絳因為鹽鈔一案,表面上是跟張斐鬧得很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