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青苗之爭

在安撫好陳光一家人後,陳琪便小聲向蘇轍道:“蘇檢察長,此事要不要與皇庭那邊商量一下。”

蘇轍稍稍一愣,不禁問道:“為何要與皇庭商量?”

陳琪道:“此案看似不大,但真如陳光所言,所涉及的人和官署可也不少,再說那皇庭審理的方式,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

蘇轍沉吟少許,道:“你說得雖有道理,但是我們檢察院與皇庭是各司其職,並無上下之分,如今此案理應由我們檢察院負責,待找到足夠的證據後,再向皇庭提起訴訟,等到那時,皇庭才能夠介入。如果我們現在就去找皇庭商量,那無異於我們將受到皇庭的統管,這更不合規矩。”

陳琪只是稍稍點頭,蘇轍所言,與他所憂,似乎並不是指得同一件事。

蘇轍也知其所想,於是又道:“這公檢法最為精妙之處,就在於三者互不統屬,且相互制衡,那麽責任也是相互分擔,即便是要得罪人,對方也不知該算在誰頭上。如果我們沆瀣一氣,這反而會使得我們都束手束腳,不攻自破。”

這番話倒是打動了陳琪,相互制衡,這責任也是可以相互推的。

“此外!”

蘇轍又繼續道:“你方才說,陳光來此是詢問如何去皇庭告狀,可見這河中府的百姓,只有皇庭,而無我們檢察院,這對於整個公檢法的建設,也是極為不利的,如此下去,百姓只認皇庭,這也將迫使我們檢察院和警署屈居於皇庭之下,相互之間的制衡,也將會被打破,我們檢察院該做些事情,以便於百姓了解我們整個公檢法。”

他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職權到底是什麽,在京城的檢察院時,他就是盯著皇庭和警署,同時也包括稅務司。

而經過綏州一案,他對於皇庭更有戒備之心,他也懷疑,這個軍事皇庭,是另有目的的。

其實趙頊重用王安石變法,以司馬光為首的這一幫人,就有所猜忌,因為王安石的改革,就是財政,要說為國斂財,一點也不過分,難免會讓人猜想,你皇帝這麽急著撈錢,為得是什麽?

修建宮殿,這個……可能性不大,趙頊付出這麽大的政治代價,就為修個宮殿。

只能是為打仗做準備。

對此,蘇轍也是深感擔憂,關鍵他都認為張斐的權力太大,不但擁有判例權,還擁有司法解釋權。

要不再看著一點,這皇庭不得上天啊!

檢察院想要監督皇庭,就必須要有匹配皇庭的權威,如果二者相差太大,檢察院也難以制衡皇庭。

……

而此時,身在汴京的趙頊,尚不知最終的判決,但是已經收到張斐的來信,得知官府利用財政去刁難公檢法,以及河中府下令審核珥筆公文,阻礙公檢法的建設,於是立刻召開樞要會議。

“既然公檢法要獨立在官府之外,這財政也就不應該交由地方,否則的話,公檢法也必將會受到官府的制衡。”

富弼是稍顯憂慮地說道。

文彥博道:“可是若讓公檢法直接幹預財政,這官府又會呈現弱勢,二者也是難以相互制衡。”

富弼點點頭道:“這倒也是。”

王安石道:“既然如此,不如由內庫來直接負責公檢法的財政。”

“這如何能行。”

司馬光當即反對道:“公檢法統管著國家司法,且隸屬審刑院、刑部、大理寺,財政若由內庫負責,這是毫無理由可言,且國家制度都會亂成一團。”

富弼趕緊道:“司馬學士言之有理,這確實不合朝廷制度。”

公檢法可以直接對皇帝負責,畢竟皇帝是最高領導者,但如果公檢法的財政要由皇帝的內庫負責,那麽司法就等於是皇帝私人擁有,這些宰相是肯定不會答應,這完全就是破壞國家制度。

趙頊不露聲色,“那諸位以為該當如何是好?”

司馬光沉吟少許,道:“其實皇庭和檢察院的支出,並非很多,可由中央直接負責,從交到中央的稅收裏面支出,算在審刑院、刑部、大理寺的財政支出上。

其中支出最多的其實是警署,這警署的財政,就還是交由地方來負責,如此也能減輕國庫的負擔,而如今在汴京,開封府的許多政令,也需要警署的配合。”

文彥博點點頭道:“臣認為司馬學士的安排,要更為合理。”

王安石他們也沒有反對。

趙頊道:“此事就交由三司、樞密院、審刑院來統籌。”

為什麽要樞密院參與,首先,警署的部分財政,是算在軍隊裏面的。其次,樞密使陳升之,目前在制置二府條例司擔任長官,王安石也能借此參與其中。

“臣遵命。”

趙頊又問道:“關於珥筆公文一事,諸位以為該如何處理?”